(A类)
淄文旅发〔2024〕69号 签发人:宋爱香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
第1303189号提案的答复
杨雪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研学游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我市对研学游的发展持高度重视态度,视其为传承与弘扬文化精髓的关键环节。依托我市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及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我们致力于深度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力求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开设研学课程,打造研学旅行精品活动。一是配合教育部门常态化开展精品研学课程评选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有省级优秀研学课程8个,市级75个,涵盖红色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等多个方面。二是积极开展齐文化研学旅行主题活动,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增强乡土情怀与家国意识,丰富学生对文化的体验感悟。
(二)推动研学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一是积极与省出版集团对接合作,共同建设以齐文化宣传阐释为主,集古籍展陈、学术研究交流、青少年古籍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齐典籍中心,现正进行方案设计。二是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整合焦裕禄纪念馆、开元溶洞等资源,在博山区打造“以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线”的红色研学小镇,总投资3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实践基地学生公寓工程主体已完工,已建成2000平方米农耕种养基地等,联合淄博师专文旅学院开展研学课程设计工作。三是推动我市研学游工作融入全省研学发展大局。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来我市调研百年课本博物馆、七河生物等研学点位,与我市7家研学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我市研学旅游发展方向、如何融入山东省研学品牌“好客山东·见识齐鲁”深度交流。
(三)规划淄博特色研学游径,积极链接优质资源。一是依托我市现有的优质齐文化载体,研究推出了“博览齐迹”—稷下寻踪和琉光陶韵两条文物主题游径。串联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中国古车馆、齐文化博物院、颜神古镇等10余处资源点,开展齐文化历史探源、对话先贤体验活动,展示陶瓷制作、琉璃烧制等非遗技艺,培育巡游表演等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研学把历史与现实巧妙融合,展现了文化魅力,增添了消费活力,打造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金名片”。二是积极向外谋求合作共赢,支持胶东研学旅游产业联盟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合作,7月16日至17日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沿黄河流域研学旅游城市联盟主办的“共建共享”研学信息交流会在我市举办;邀请安徽航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来淄考察国防主题研学项目合作,目前桓台县、高新区正在与该公司对投资、合作模式、场地等方面进行洽谈。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联合市教育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研学基地。一是积极对接省出版集团,及时掌握建设齐典籍中心的项目进展情况,协助省出版集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二是序时推进红色研学小镇项目建设,完善实践基地学生公寓内部装修和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建设提升小镇内绿化、河道景观等,积极招商洽谈,推动项目落地,并尝试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实现研学活动长效运营。三是整合研学资源,串联同类板块的研学基地,设计具有淄博特色的“信仰永续—红色革命研学游”、“陶风琉韵—手造技艺研学游”等精品研学旅行线路。
(二)充分发挥部门主导作用,引导行业规范抱团发展。一是对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进一步规范,鼓励学校开展基于本地资源的研学活动。大力支持研学旅行基地和我市中小学及教研部门合作开发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地域文化研学课程,打造全市研学发展共同体。二是对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开展集中清理,探索建立市级研学游旅行基地退出机制,实现常态化动态管理,拟邀请专家对我市基地进行精准辅导,推动我市基地档次由市级升省级、由省级升国家级。三是积极对接我市研学市场主体,进一步指导研学工作规范化开展、推动精品研学课程开发。
(三)加强宣传和合作推介,助力我市研学产业发展。推动各区县间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利用市内研学资源,及时遴选并宣传好典型、好主题、好案例,加大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把握好济淄同城化、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等省级发展规划政策,加强与胶东、鲁南经济圈对接合作等战略,宣传推广我市研学旅行产品,进一步扩大淄博研学游的辐射力、影响力。
2024年8月26日
(联系单位: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人:秦怀英,联系电话:228709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