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2022年工作盘点: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赋能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索引号: 11370300MB28587210/2023-533227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1-28 发布机构: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2022年工作盘点: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赋能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3-01-28
  • 字号:
  • |
  • 打印

2022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为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风效能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全面落实淄博市委提出的“三提三争”工作标准,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以“3个强化”为抓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理论武装。开展“重塑执行力,赋能落实力”科长讲坛、“抓学习 树形象 转作风”专题学习活动,聚焦年轻干部,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常态化开展学习研讨,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团建活动、“强国复兴有我”演讲比赛、“二十大报告最能触动我的一句话”主题演讲比赛,在学习中提高年轻干部凝聚力、激活战斗力。强化警示提醒。把警示教育作为“必修课”常抓、抓长,指导督促各基层党组织深化警示教育,召开警示教育会10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部,开展干部任前廉政谈话22人次,持续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纪律意识。强化阵地建设。以 “12个一”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廉政知识测试、打造廉洁文化墙、廉政风险防控自评等12项活动,创作并推出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廉洁文化作品并展播展演展评,多措并举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优化,群众精神富裕迈出了新步伐。发布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高标高质建设文化惠民设施,为市民群众乐享文化生活提供重要平台。2022年,全市建成新型阅读空间110处,新打造“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96处、文化驿站26处。打造培育“齐舞·悦动” “多彩活力·齐艺淄博” “品游淄博·云享文旅”等系列文旅服务品牌, 全年策划文旅惠民活动35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565万人次,群众文化生活百花齐放。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活动广泛开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结出了新硕果。持续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淄博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六大突破”行动、24项工程。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推进淄博市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从源头上保证文物安全。组建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增设革命文物科,为推动淄博考古调查与勘探、田野发掘、文物保护与利用等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内,共完成文物前置审批项目320个,勘探面积超2072万平方米。稷下学宫遗址得到基本确认,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追寻到了1.32万年前的人类足迹。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建设工作稳步实施。成功举办“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等系列活动,使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了新跃迁。高规格打造文艺精品,持续提升创作展演水平,推出42部艺术精品,创排舞剧《大染坊》、五音戏《追梦长歌》、沉浸式小剧场五音戏《长生》,与浙江瑞锦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东方魔幻音乐剧《画皮》,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复排《龙凤呈祥》《包龙图》《望江亭》《八珍汤》4部京剧。组织五音戏《追梦长歌》、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京剧《焦裕禄》3部新创剧目开展保利院线巡演12场次,现场观看人次达1万余人。小品《小院情深》荣获“戏剧中国”首届全国小戏小品优秀剧目,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在全省小戏小剧擂台比赛中,我市获得金、银、铜奖各1名,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高质量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塑成了新优势。智慧文旅快速发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研学游、工业旅游、露营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康养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走进大众生活。非遗工坊、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持续赋能乡村振兴。2022年,全市国内接待游客约3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390亿元。69个文旅重大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2.73亿元,投资完成率110%。马踏湖、颜神古镇、华侨城稷下湾文创街区、海岱楼钟书阁等文旅项目建成开放,红叶柿岩、潭溪山、三水源等优质景区持续升级。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擦亮打响了“黄河+湿地+温泉+慢城”黄河文旅品牌。全市消费券累计核销213.57万元,直接带动消费848.74万元。“齐惠游”旅游卡提质升级,新增市内外景区10家,发行“齐惠游”2.7万余张,累计持卡游园人数超1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