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智赋能促进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03282
建议人: 曹宁
主办单位: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4-08-2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A类)

  淄文旅发〔202477                 签发人:宋爱香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

1303282号提案的答复

曹宁委员:

您提出关于数智赋能促进我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支持。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强大引擎,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数智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构建全市智慧文旅总体格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研发上线集文旅资讯、乐游淄博、美食淄博淄博烧烤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智游淄博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轻量化载体小程序为入口,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为游客提供无感式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历史关注与喜好信息的智能化分析主动为游客推送精准化、个性化的文旅产品和内容。同时,推出文旅地图板块,以地图为全新文旅交互方式,满足游客便捷搜索景区、博物馆、酒店、15分钟文化圈等需求,使游客更加直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二是统筹用好外部数智资源。去年以来,我市积极与科大讯飞、携程、支付宝等国内头部数智企业在多领域合作,有效助力了文旅工作。其中,与携程开展了旅游旺季客流预报、来淄客流分析等合作,对游客实现了精准画像。与支付宝开展了闸机安装等合作,由支付宝为我市部分景区免费安装智慧闸机,提高了景区的管理效能。

三是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实施。引导淄博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桓台博物馆、淄博市起凤田氏骨科博物馆等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数字技术,开发线下智能解说、互动教学、沉浸体验等智慧功能。加快推进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运用ARVR、数字动画等技术手段让文物活起来,增强参观者感知体验。精选部分代表性文物,联合支付宝研发了数字藏品。周村古商城联合嘉德旅文开展了数字旅拍服务,利用智慧化声光电技术新增了沉浸式演出和水幕电影项目。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牛郎织女景区、红叶柿岩旅游区、三水源度假区等10余家景区景点均新增了数智文旅项目。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链接国内优秀资源。强化与支付宝、抖音等综合性数智公司和携程、飞猪、去哪儿等文旅OTA平台的合作,不断完善全市数智文旅总体架构。加强与盛威出行等细分领域独角兽的合作,在新技术、新应用方面先行先试,合作共赢。

二是引导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数智技术作为景区焕新的重要工作来抓,推动重点景区5G信号、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景区借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迭代现有旅游业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三是加大数智人才的培养力度。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因才施策加大数智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厚植壮大数智文旅人才发展土壤,加强文旅企业与数智人才的合作,完善数智文旅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增强数智人才的幸福感、归属感。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826      

(联系单位: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人:秦怀英,联系电话:2287096

(此件公开发布

一、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数智赋能水平。一是要加大对文旅融合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我市重点旅游景区和文化机构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政策的评估和监管,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持续性。二是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文旅产业服务质量和发展效率的同时,为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同时,加强对相关文旅企业的技术扶持和培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是要整合信息资源,规范信息交换流程,促进信息的开放共享。建议我市大数据局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定期公布、交换相关行业数据,促进数智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融入数字科技,强化沉浸感新体验。一是要推动我市景区景点不断深入应用声光化电技术,创造立体观感的戏剧效果,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景观到戏剧,铸就声光电的全沉浸式旅游生态。二是要促进我市景区景点利用淄博文化故事来加深旅游演艺产品的沉浸感,同时让游客可以自主选择观看时间和节奏,提升其游览舒适度,并通过合理搭配各种规格类型的演出项目,营造出立体的沉浸氛围,实现文化深度活化。三是要增强科技驱动,充分利用沉浸式场景打造增强游客视、触、听、嗅、味觉五感交互体验,实现个性化的研学旅游体验,借助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来丰富红色研学的课程内容,积极应用角色扮演、情景体验、全息投影和互动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研学旅游者的体验感受。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推动我市高等院校积极开设文化旅游管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专业,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领域。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加大数智人才引进普惠政策力度,针对国内外数智文旅领军人才、顶尖人才,用具体项目撬动人才团队,实行“一人一策”,侧重项目组人才团队整体引进。二是不断厚植壮大数智文旅人才发展土壤,加强文旅人才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离岗创业相关制度与流程,健全数智文旅成果进行转化时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相关制度。三是完善我市数智文旅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在人才居住、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生活配套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不断增强外来人才的幸福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