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类)
淄文旅发〔2023〕74号 签发人:宋爱香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
第1302385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淄博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研学旅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淄博市历史悠久,地方特色资源非常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独具魅力。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展示传播等工作,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非遗传播场馆和传承场所建设,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完善配套规划方案,统筹推进研学旅游工作
(一)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丰富“非遗研学”项目。
目前全市共有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展示销售专区17处、非遗传习所41处、非遗博物馆21个。依托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设立非遗展厅、举办非遗专题展览等举措,进一步丰富“非遗场馆”文化内容,打造“非遗”新场景。市文化馆建成开放非遗专题展厅,各区县在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地也建设了一批高品质县级非遗专题展厅,较有代表性的有鲁派内画、洪派太极拳、陶瓷琉璃制作技艺、周村烧饼、丝绸织染技艺等。这些场馆除正常对公众开放外,开展大量“非遗研学”活动,面向不同年龄、能力水平的观众提供差异化服务,获得了高度评价。
此外,正在积极拓展研学非遗项目,将尚未开展研学的项目纳入“非遗研学”范畴。
(二)“非遗研学”促进文旅融合。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以来,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有效途径受到中小学生欢迎,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2017年,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淄博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方案》印发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全力配合市教育局推进研学旅行工作,双方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检查落实,为我市研学旅游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20年,《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方案〉〈淄博市支持文旅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淄政〔2020〕12号)发布,明确对新创建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20万元、10万元奖励,从政策层面为我市发展研学旅行提供有力支持。
二、联合多方力量,打造研学旅行品牌
(一)校地联合,拓展文旅、非遗研学范畴。近几年,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第一、二、三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评选工作,并择优参加上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研学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家,分别为齐文化博物院、桓台华夏粮仓博物馆、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2家;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66家。2021年,六一八战备电台研学基地、焦裕禄纪念馆被评为“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加强研学“云基地”建设,策划打造“齐文化研学云课堂”,通过短视频方式,宣传推介淄博文旅资源和非遗研学资源,上线后关注度较高,目前已编发52期。
(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助力行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成立研学教育联合会、青少年游学促进会,全市研学旅行行业开始由单一分散向抱团合作发展。截至目前,各协会已相继组织了“齐文化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中国青少年综合技能实践大赛—自然探索赛(DS大赛)”,承办了“爱党爱国爱淄博十万学生百年工业主题展研学实践主题活动”。我市拟继续策划推出“陶琉文化非遗主题研学实践”等活动,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有力助推作用。
(三)引导基地苦练“内功”,筑牢研学旅行根基。基地建设方面,我市鲁中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百年课本博物馆、三水源研学旅行基地等26个营地已初步具备学员食宿条件。课程建设方面,目前所有的研学基地和研学机构开发了包括非遗项目在内的多种课程,初步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淄博师专设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为我市培养专业的研学导师人才。
(四)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制度体系,全力保障非遗研学人才实际需求。补齐住房、交通等短板,强化配套服务,切实解决人才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氛围。2018年我市启动“人才金政”工程,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淄博人才工作若干措施》,为城市发展规划和用人单位搭建起双向选择桥梁,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和精准匹配,抢占人才工作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来淄。定期组织全市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提升传承人艺术修养、生产营销能力,为大面积开展非遗研学提前建设人才队伍。
(五)与高校协同建设新时代人才队伍。积极推动相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协同参与,教学链、产业链、效益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教育、企业、研究机构与学校间共同推进、协作多赢的“非遗”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为“非遗”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对口就业岗位。目前已推动与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淄博市文化旅游学校等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项目,开设非遗研学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打造人才队伍。
您的建议是对文化旅游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会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思路,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接地气、见实效,同时也期待和欢迎您的继续关注和支持。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9月1日
(联系单位: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人:周文新,联系电话:2287163)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