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文化旅游招商项目简介 | ||||
|
||||
万寿山-巾帼土司城项目 投资规模: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 项目所在地:石柱县南宾街道、三河镇 合作方式:合资 联系人: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产业科 王鑫 联系电话:023—81500508 13883600480 项目概况: 万寿山-巾帼土司城项目位于石柱县南宾街道、三河镇境内,距离县城核心商业圈0.3公里,距离重庆主城165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7500亩,由巾帼土司城、万寿山景区、万寿山康养小镇三部分组成。 巾帼土司城:规划面积为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1公顷。以“两核心、三配套、六辅助”为体系,两核心:即太保祠、土家风情园;三配套: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三十六寨精品度假酒店、土司康道;六辅助:毕兹卡创客社区、河脚单车主体公园、土家生态康养基地、武陵源生态教育基地、冒顶山丛林拓展基地、芭焦滩田园综合体。分为土司城文化体验核、土司城生态旅游环、石柱全域旅游服务区、毕兹卡康养度假区、冒顶山丛林运动区、芭焦滩休闲农业区等六大特色功能区域。 万寿山景区:距石柱县城东10公里,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海拔1200米-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25℃,负氧离子浓度达6000个/cm3以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2019年试营业,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计划三年时间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 万寿山康养小镇:项目位于万寿山景区东侧山林,主要打造康养社区、康养机构及康养文化配套的国家级康养基地。 开发意向(规划情况): 该项目位于南宾街道、三河镇境内,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面积约7500亩,年接待游客量约500万人次。建设:太保祠、土家风情园、土司康道、全域旅游服务区、毕兹卡康养度假区、冒顶山丛林运动区、芭焦滩休闲农业区、万寿山景观索道、北纬30度秘境花园、儿童森林公园、秦良玉拓展训练营五星级标准度假酒店、康养医院、健康服务中心二期、康养地产等项目。 项目优势: 该项目区位优势显著。紧邻县城固定客源,市内外游客可根据以下路线到达万寿山-巾帼土司城:一是从重庆南岸(G50S)出发-石柱县西站(下高速)-三河镇;二是从重庆江北(G50)出发-石柱县东站(下高速)- 南宾街道。 石柱是重庆唯一的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民居建筑(吊脚楼)、土家服饰、婚娶丧葬(哭嫁、跳丧)、舞蹈民歌(摆手舞、啰儿调)和美食佳肴(咂酒、山菌、都巴、酸酢肉)。其中,以土司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民歌“啰儿调”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了石柱县独有的“啰儿调”民歌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在具有国际、国家级影响力的同时,更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性、地方差异性、文化独特性和存世唯一性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关键属性。 我县旅游开发正步入快速发展期,石柱旅游接待快速增长,我县正努力建设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综合性战略主导产业。各旅游项目的联动效应将保障万寿山-巾帼土司城项目获得可靠的客源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峡库心 长江盆景”跨区域项目 投资规模:约461.1亿元(人民币) 项目所在地: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忠县石宝镇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联系人: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产业科 王鑫 联系电话:023—81500508 13883600480 项目概况: 依托石柱县“三峡库心”跨区域发展规划,建设区域交通项目、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历史人文传承项目、旅游配套项目等四大类项目。同时进行重点建设区建设,统筹石柱县城区—中益乡片区,建设三峡库心乡村振兴示范区,保护鸡公咀片区,建设三峡库心北大门,提质西沱古镇—水磨溪片区,建设三峡库心南大门,打造石柱王场—沿溪片区,建设三峡库心生态农业带,深耕千野草场片区,建设三峡库心康养高地。 1.区域交通项目:推动梁石高速公路加快实施,推进西沱—丰都—武隆仙女山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构建X形对外交通核心走廊;实施忠石快速路建设工程,延伸衔接忠县—武陵—万州沿江快速通道,连接西沱—走马—河嘴—临溪—悦崃—大歇高速公路,串联沿线多个旅游节点。实施石柱沿溪—黎场(鸡公咀)—西沱沿江快速公路、石柱磨子至鱼池快速路、石柱西沱至鱼池、茶店至岩口旅游路、G351县城过境路、黎场长江大桥。 2.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强区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强化方斗山生态屏障保护,积极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城周森林质量提升等,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现有林地质量,避免水土流失;统筹推进长江两岸河流全流域治理,开展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措施,修复河流生态廊道,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积极支持建设城市生态防护提、调节堰等,提升城市品质;采取保留保护、生态修复、工程治理等整合整治措施,分层治理区域内长江消落带,重点优化城镇滨江岸线功能,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合理布局滨江休闲活动用地、生态设施建设用地,构建错落有致的滨江绿化、立体休闲空间。 3.历史人文传承项目:以云梯街为起点,修缮、恢复120公里巴盐古道和沿线典型古建筑,再现巴盐古道特色景观风貌,推动巴盐古道文化走廊建设。二是结合库心南门户游客集散中心,打造西沱传奇·文旅综合体,强化特色人文景观节点的识别性。 4.旅游配套项目:与忠县联动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布局,构建“1+2+N”旅游服务体系,以忠县县城和库心南门户及库心北门户为主要游客集散和接待中心,进一步强化旅游接待、服务和集散功能;推动西沱旅游码头升级,与万州、忠县协同建设独珠半岛、皇华岛、鸡公咀、逍遥半岛、三峡橘海、木枥观等水上巴士码头,实施水上旅游环线建设,完善水路交通体系;立足“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壮美场景,在盆地边缘,云端深处建设天庭新区,将鱼池镇千叶草场和天庭新区融为一体,将盆景完美展现。实施特色品牌工程建设,围绕“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区域整体特色资源禀赋以及皇华岛、石宝寨、西沱古镇、千野草场、中益乡等重要节点区域特色优势,统一“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西沱古镇”、“石宝寨”等特色形象LOGO,采用“土布蓝”和“凤纹金”为主色系,以“辣椒红”、“千野绿”、“峡江碧”、“汉阙灰”、“巴盐白”等为辅助色系,规范相关产品包装形象,强化区域宣传推广的整体形象。 规划情况: 项目结合重庆市政府《“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加快实现“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的价值定位,推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协同示范区,努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三峡库区新篇章。 项目优势: 1.人文资源丰富,品牌价值突出。西沱镇始建于秦汉时期,是因古代商业发展而兴起的古镇,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云梯街是川盐济楚—巴盐古道的起点,是西沱古镇的核心建筑群,现云梯街长约1.9公里,共有113个石阶台面,1124级石阶踏步,有居民和单位246户,风貌保存仍然较为完好。目前,西沱古镇云梯街是长江三峡库区保存最完好的古镇和古建筑群,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研究古代集镇起源的瑰宝,学者、专家们称之为“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奇特建筑明珠”,中外游客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通天街”,2003年西沱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最具活力小城镇”;2015年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2016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拍摄地。 2.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外部交通逐渐便利。随着“四高一铁一 港”立体交通的逐步完善,石柱县的渝东旅游门户、交通枢纽地位、交通优势日趋明显,尤其是沿江高速公路和西沱旅游码头的建设,将给西沱古镇旅游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3.古镇旅游经久不衰,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的古镇旅游市场可谓风生水起,不但成了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亮点,同时也吸引着国外游客的目光,这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在现代的展示和体现。同时从各个古城的旅游收入数字,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古城、古镇的旅游需求十分旺盛,中国古镇旅游的这一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西沱古镇是长江干流唯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长江流域的古镇旅游目前还仅仅是起步,必将成为旅游热点和开发热点。 4.国家政策保障,“三峡”资金支撑。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对西沱古镇云梯街的修复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地方政府责任,加大保护开发力度势在必行;二是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先后以国发〔2009〕41号、国发〔2014〕31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古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古镇旅游开发“大有可为”;三是三峡工程后续规划、长江经济带规划将文物修复保护、三峡移民就业、旅游产业发展纳入重要内容,给予政策保障、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四是三峡后续工作文物修复保护、旅游产业开发、城镇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生态环境 治理等专项规划项目资金安排对西沱古镇旅游开发给予重要支撑,仅旅游规划专项资金补助近中期可达到6000—8000万元,整合利用的项目资金累计可达1.5亿元。 当前,全市有关部门正围绕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协同示范区,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区域协同,共建共享;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总原则,项目具有很好的潜力价值。
大风堡—太阳湖5A级景区项目 投资规模:约50亿元(人民币) 项目所在地:黄水镇大风堡村、万胜坝村 合作方式:合资 联系人: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产业科 王鑫 联系电话:023—81500508 13883600480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属黄水旅游区的核心区域,主要由太阳湖、大风堡景区和太阳湖水乡小镇组成。湖泊最高水位线海拔1465米,2.26平方公里高山湖泊烟波浩淼,群山环抱,方圆上百公里无任何污染,水体属一级水质,清澈如镜。湖泊四周绿树环绕,整个画面犹如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碧绿的森林之中,更有湖中岛屿点缀其间。蓝天、碧水、青山、绿树、轻舟装点而成的湖光山色风景画廊,表现出“山、水、林、岛”和谐一致的自然风光,尽显优美、秀丽、宁静的风格特点。大风堡景区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天然氧吧”之称,是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驴行探险的理想之地。 开发意向(规划情况): 项目位于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属黄水旅游区的核心区域依托高山生态山水环境,融入土家啰儿文化,注入现代旅游时尚风,形成以滨水休闲度假、原乡民俗体验、全感官风体验、森林文化创意、现代科技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山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并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建设包括啰儿乡啰儿水乡休闲区、梦之湖风尚水岸慢游区、风之旅风之堡观光区等。 项目优势: 石柱地处成渝经济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多个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四高一铁一港”交通格局逐步形成,沪渝、沪蓉、沿江、石黔、梁黔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铁路和西沱深水良港等交通干线在石柱交汇,是成渝地区进入中东部地区最便捷的通道。目前,沪渝高速公路和沪蓉高铁在2013年已建成通车,县城距重庆主城区仅165公里,1.5个小时可到达重庆主城。太阳湖位于石柱县东部,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域。距沪渝高速公路冷水出口10公里,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主要入口,距石柱县城约 0.5小时车程,距重庆主城2小时车程,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目前,全县已面向旅游市场开放的景区有大风堡 AAAA景区、千野草场AAAA景区、万寿山AAAA景区、西沱古镇AAAA级景区、毕兹卡绿宫AAA景区、药用植物园AAA景区、油草河(峡谷漂流)、月亮湖、太阳湖、云中花都、Let’s go滑雪场、佛莲洞等;正在推进银杏堂、三教寺、巾帼土司城等人文旅游景区开发和桥头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各旅游项目的联动效应将保证大风堡-太阳湖5A级景区项目获得可靠的客源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华土家源文旅康养项目 投资规模:约110亿元(人民币) 项目所在地:石柱县悦崃镇、黄水镇 合作方式:独资 联系人: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产业科 王鑫 联系电话:023—81500508 13883600480 项目概况: 中华土家源文旅康养项目位于石柱县悦崃镇至古城坝、长岭、石谷岭到黄水镇出口(悦黄公路沿线),共五个组团十八个景点,建设土司城、总兵府、太保祠、温泉小镇、悬崖极限运动、商贾文化古街、古村落集群、土家康养文化广场、土家创意碉楼酒店、通用航空等项目。 开发意向(规划情况): 该项目位于石柱县悦崃镇至黄水镇沿线,计划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规划文旅公共建设用地面积800亩,康养住宅用地面积3000亩(其中黄水镇悦黄路出口500亩以上),道路基础设施用地面积200亩。利用独特的土司文化、碉楼古堡、山水村落打造集土司、山水、村落、广场、酒店一体的文旅康养项目。 项目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悦黄沿线具有土家族土司历史文化根脉、碉楼古村落聚集,山水植被环境优美;二是区位优势,重庆半小时通用航空、一小时高铁、两小时汽车到达,且毗邻大黄水旅游区;三是气候优势,位于神秘的北纬30°,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宜人宜居。 该项目综合打造沿线山水林田路、石柱土家族土司文化新景点,有利于美化和保护沿线的青山绿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山村更美丽、人居环境更优美,使之成为中国土家文化新名片,让游客享有更多的康养运动项目,成为重庆全域旅游的增长点,促进大黄水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形成石柱黄金旅游的金三角。 从政策层面国家鼓励乡村振兴及打造具有产业活力的特色项目,鼓励发展消费产业拉动内需,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悦黄沿线有条件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江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土家历史文化,推进石柱全域旅游, 该项目具备文旅产业发展的所有资源,将极大丰富“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旅游品牌的功能,将加快“康养石柱”的建设步伐。 项目建成后,年游客将新增200万人次,年营业额4.5亿元,开发税收6亿元,经营期年税费4500万元,直接就业3000人,带动就业8000人,项目内农民增收3000元/年,预留可开发用地3000亩,带动万亩以上的开发空间。
沙子康养旅游特色小镇项目 投资规模:约20亿元(人民币) 项目所在地:石柱县沙子镇全域 合作方式:合资 联系人: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产业科 王鑫 联系电话:023—81500508 13883600480 项目概况: 沙子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位于重庆石柱县东部,地处东经 108°16′—108°30′,北纬29°55′—30°08′之间。东与金铃乡接壤,南与金竹乡、六塘乡、洗新乡相连,西邻三河镇、南宾街道,北接中益乡、冷水镇。沙子镇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常年平均气温16℃,很适宜消夏避暑。盛产以莼菜、蕨苔、都粑、竹笋、野生菌等为主的绿色食品。森林覆盖率65%,森林蓄积量16.26万立方米,储煤4700万吨,电厂装机容量1045kw,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逾万亩。野生古银杏群,草场、竹林,高原雪景,鬼斧神工香樟洞,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让人流连忘返。渝利高速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沙子全境,农村公路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为沙子架起致富金桥。 开发意向(规划情况): 该项目位于石柱县沙子镇,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4年,年接待游客量约150万人次。项目建设内容:沙子镇立足生态资源及交通区位优势,抢抓沙子关动车站、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益深度贫困乡镇连片开发3大机遇,建设集动养休闲、生态农耕、康养产业、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为一体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主要建设内容有:以沙子关动车站为带动的龙源康养产业园区,以龙河沿岸为主的龙河生态景观带,以沿河山脊为主线的莼菜产业观光园,以沙子场镇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中心,以中益连片打造的兴隆耕旅体验村落,以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带动的七曜山自驾旅游带。 1.龙源康养产业园区:沙子关动车站、康养旅游集散中心(公交枢纽站、汽车营地、酒店)、商业中心(购物街、餐饮街、民宿、客栈)、农博会(农产品品牌推广中心、农教文创孵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专家大院及人才公寓)、健康产业综合体(疗养、教育)、国际标准健康社区(康养地产)。 2.龙河生态景观带:完善旅游景观公路,落地建设沿河布局的康养园项目,开发香樟洞、桃花谷、百年银杏群、白水溪大院等沿河景观点项目,完成沙子至中益国际自行车赛道建设,带动龙河沿线各村发展旅游集体经济,带动沿线农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3.莼菜产业观光园:以现有630亩高品质莼菜示范田,进一步带动扩大规模。新建公路11.5公里,连通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的沙子村唐治坪、鱼泉村鸳鸯坪、白鸡坪、桃园村木拱坪和龙源村墩子坪、兴隆村金竹寨的“五坪一寨”,形成高海拔莼菜产业片公路环线,打造总面积2000亩的莼菜产业观光园。 4.耕旅体验村落:兴隆村主要发展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生态农耕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拟建成全县首个融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古沙子川鄂关隘文化于一体的“村级文化展览馆”及“共享菜园”农耕体验示范点,结合中益连片打造项目的人居环境整治及住房提升工程,以及特色农业产业,打造该村为耕旅体验乡村旅游及特色民宿村。 5.七曜山自驾旅游带:本区域以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承接冷水镇、六塘乡联动发展自驾旅游路线,利用生态山地资源,开发山地运动型乡村旅游,构建以山地运动线路为开发核心,打造高山球场、越野赛场、露营广场结合风电观光、地质科普、消暑纳凉的乡村旅游带。 6.城镇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心、卫生院,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客运站、殡仪站等,提升城镇政务服务、卫生健康、交通换乘、秩序管理等公共服务能力;完成全镇房屋风貌改造,完善店招店牌统一风格建设;建成以川鄂关隘历史文化和康养生 活运动文化为主题的“沙子关康养文化公园”,形成滨河步道、生态河堤、登山环道等融为一体的新增公共绿地;开拓向家坝渣场形成城镇新区,开发印象小区二期等旅游地产。 项目优势: 1.优势分析:一是地理优势明显,沙子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距黄水镇55公里,与冷水镇、中益乡、三河镇、洗新乡、六塘乡相邻。境内有沪渝高速公路、高速铁路、G351国道、S404、S417省道穿境而过。二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沙子镇幅员178平方公里,沙子镇属石多山陡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结构,有“两山夹一槽”典型地貌特征。全镇南北高中间低,海拔900-1840米,森林覆盖率83.3%,常年平均气温16℃。三是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全镇种植蜂糖李、脆红李、核桃等花果植物7322亩,吴茱萸、桔梗等蜜源植物500余亩,莼菜示范田630亩,有较好的农旅融合产业基础。 2.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全镇9村1居委6509户15729人参与康养经济发展,其中贫困户548户1872人。
龙潭生态康养小镇项目 投资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 项目所在地:石柱县龙潭乡都会村 合作方式:独资 联系人:石柱县文化旅游委产业科 王鑫 联系电话:023—81500508 13883600480 项目概况: 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南部,东与马武镇、黄鹤镇相接,南与彭水自治县的太原镇、棣棠乡毗邻西与丰都县太平坝乡、都督乡相连,北与六塘乡、三星乡接壤,区域总面积137.08平方千米。幅员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62.94公顷(田1.53公顷),林地1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4%以上,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0公里。其中:都会村(和原都会乡的辖区相同),与六塘乡、三星乡和丰都县的武平镇、太坪坝乡接壤,有6个组379户1104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3.88℃,属武陵山区,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高山避暑乘凉、石乳溶洞、露营、天然氧吧、自驾游、有铅锌矿遗址群文物保护地、即将开工的万宝风电等待开发项目,近年来,全县大力投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该村实现村通畅率100%、组通达率100%、户通达率98%以上,通过五改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等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整治乡村环境,都会村生态宜居、环境美好,非常适宜避暑纳凉。 开发意向(规划情况): 依托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高山平坝地形地貌,主要打造集生态观光、避暑休闲、乡村度假、精品民宿、康养地产(不少于20万方)、汽车营地、自驾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1.市场前景:龙潭发展旅游大有可为,充分利用都会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优势,吸引游客到此享受宁静、舒适的田园生活,慢节奏生活。 2.市场预测:通过打造精品民宿项目、康养休闲地产(不少于20万方)、自驾游营地、农旅融合产业园、露营基地等项目,可吸引游客30万/年以上,来此体验生活、消费等。 3.项目效益: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为场所,以田园为基地,以庭园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农村生活方式为体验的新型旅游业态,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种植业、交通业、商贸业、餐饮业、住宿业、旅游地产开发等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使乡村由单一农业经济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空心留守离散问题,保障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