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
海内外媒体走进淄博 聊文化品美食赏琉璃

发布日期:2018-08-22 09:02:16 浏览次数: 来源:淄博市旅游发展委 字体:[ ]

  8月20日、21日,“齐风鲁韵——‘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淄博,深入了解古代蹴鞠文化,挖掘历史底蕴,品味淄博味道,感受周村百年商埠的饮食文化,观赏博山琉璃的制作工艺,了解琉璃背后的故事。

  “齐风鲁韵——‘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本次活动旨在以山东的“美景”“美食”“美物”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东的经济蓬勃、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生态秀美、物产丰饶的良好形象,拉近与山东的情感,激发投资山东、建设山东的热情,为儒商大会2018的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采访团一行首先走进临淄足球博物馆,进入足球博物馆,屋顶蓝天白云让人顿感心旷神怡,宽敞的大厅里最吸引人的是一面长21.5米、高4.5米的青铜壁画,雕刻着在一群古代人踢球的欢乐场面。据介绍,这是古代人蹴鞠的热闹场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他们踢得确实与现代足球不同,是用几片皮质材料用粗线缝合的“鞠”。

  蹴鞠在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淄足球博物馆蹴鞠表演队在此为大家演绎了一场单球门蹴鞠比赛,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是蹴鞠。“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唐宋时期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踢法一种是比踢高,提出花样为能事的白打蹴鞠,如:叶底摘桃、旱地拾鱼、玉佛顶珠、燕归巢、双肩背月、转乾坤等;另一种是单球门蹴鞠比赛,即队员分列球门的两侧,进行相互传递,将球度过风流眼,即得一筹,成语“略胜一筹”由此而来,现代一些球技其实来源于我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此次的蹴鞠表演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后,采访团走周村的山东老字号知味斋。沿着一路浓郁的百年商埠文化气息,知味斋独具特色的鲁商文化博物馆,引得中外媒体纷纷驻足。感受着厚道、诚信、开放、包容的鲁商精神,伴随着食府掌柜嘹亮的吆喝,记者们来到位于一楼的知味斋商埠菜食府,这里汇集了“周村印象”老味道、“商埠小吃”特色面点、“老鲁菜”及“中华名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味,如同置身昔日熙熙攘攘的周村古大街。

  眼前一道道精致菜肴,吸引了记者们的眼球,单看菜品已经口水直流。眼前美食、口中美味,不仅给大家带来了视觉上震撼,也带来了味蕾上的冲击,餐桌上的每一道道商埠菜,都有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故事,在文化服务上,从点滴的服务细节还原百年商埠文化真谛,真正给食者带来原汁原味的淄博味道和商埠文化体验。

  琉璃要经过“火里来,水里去”的凤凰涅槃式的制作过程,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十几道严谨的工序才能完成,一般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

  真正让采访团了解到琉璃是“瞬间艺术”的,是西冶工坊的烧制车间。走进西冶工坊的生产车间,琉璃师傅们正挥汗如雨,不停穿梭于炉口与工作台之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将空心的金属管一端在钳锅炉中蘸取琉璃团,然后回到工作台,将金属管架在座位两边的铁架子上,一边转动金属管,一边用铁铲子拍琉璃料,并不时用嘴对着管子吹。在制作过程中若是琉璃料的温度冷却了,需要再放回成型炉里加热。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达到想要的形状,工人们要反复回炉很多次。制作成型的琉璃,最后还要放到500度左右的退温炉里。

  在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采访团顿时被眼前的流光溢彩所震撼。“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历史悠久,这里有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炉神庙。早在元代时期,博山地区的琉璃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到明清时期,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发展已经相当繁盛。”工作人员向采访团记者介绍。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家以收藏古法纯手工高端艺术品为主的琉璃艺术馆,馆藏精品三千余件,囊括内画、灯工、热成形吹制、套料雕刻等所有传统门类,既有价值连城的清官窑稀世之作,也有当代大师的精品力作;既有雅致古朴的传统造型,也有绚丽时尚的现代风格,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