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公布我市四项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 ||||
|
||||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省17个项目入选,淄博市4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入选项目分别是鲁派内画绘制技艺、琉璃烧制技艺、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鲁派内画-松荫幽处是鹤乡
鲁派内画是指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与京派、冀派、粤派内画在业内并称为中国内画四大流派。鲁派内画用特制的弯型内画毛笔,伸入口小如豆的壶内反向作画,将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手工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鲁派内画作品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并擅绘制百虎、百骏、百兽等百题材作品,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据考证,陶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迄今已有万年的历史。从明清开始窑业日盛,淄博逐渐发展成山东省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为全国五大瓷都之一,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而且销往世界各地。淄博陶瓷题材广泛,从日用品、艺术品到园林建筑用瓷,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各个时代鲁中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面貌。淄博人民利用陶瓷创造了色彩缤纷的陶瓷文化,在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粗犷豪放、简洁明快的风格。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博山琉璃是以博山当地丰富的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煤炭等为原料,采用本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生产,以鸡油黄、鸡肝石、亮红、洋青等为代表的名贵色料及采用琉璃套料雕刻、内画、灯工、铺丝等传统技艺制作的琉璃制品。经考证,博山的琉璃生产始于汉代,到元末已形成工业化生产。琉璃生产因技术和原料的限制,自古至今仅北京和博山两处设有作坊。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清代、盛于当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地方名特产品。周村烧饼自诞生至今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生产工艺、考究的选料配方和酥、香、薄、脆的特点而闻名。周村烧饼生产过程包括选料、配料、混炼、分坯、揉剂、延展、着麻、烘烤、质检、包装等10道工序。周村烧饼人在坚持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又在传承中创新,通过几代匠人的努力,经历了60年的发展,成为老字号传统工艺振兴创新发展的典范,周村烧饼也从最初的地方小吃,发展成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产业品牌。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重点选取了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近年来,淄博市文广新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淄博市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经过近两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品牌支撑、文旅融合,政府主导、多方合力”的工作思路。截至2017年底,淄博市共有传统工艺类国有企业13家,民营企业59家,家庭作坊322个,家庭业户286家,年产值38.1亿元,安排就业总人数24249人,有力的促进了传统工艺传承振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