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各区县欢天喜地闹元宵 | ||||
|
||||
粉墨登场迎新春,好戏连台闹元宵。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淄博市各级文化部门坚持节俭创新、文化惠民的原则,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通过开展各项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2018年元宵节期间,共组织开展20余项精彩纷呈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活动惠及群众达60余万人次。
花灯闹元宵,淄博花灯艺术节创历史之最。由张店区举办的玉黛湖淄博花灯艺术节总投资2400余万元,共展出大型花灯70余组,大型机械灯40余组,各类特色灯组1600多个,花灯总数量超过十万个。资金投入、展区规模、花灯数量、技术含量、观众人数都创造了淄博历史之最。本次花灯节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的理念,围绕“中国风、淄博韵、民俗味、人文情”的创作构思,将淄博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成就、非遗文化、齐文化、陶琉文化、聊斋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淄博城市风情、民俗民风巧妙有机地融入花灯会中。
扮玩闹元宵,民俗文化成节日主角。“博山扮玩”“临淄玩玩意”“沂源玩十五”“周村民俗扮玩”等,都将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汇聚成一场盛大的民间艺术展演,全市200余支拌玩队伍,22000余名演出人员参与活动。这其中既有秧歌、锣鼓、旱船、舞龙、舞狮豹、抬花轿、踩高跷等传统民俗项目,也有周村芯子、阁子里芯子、跑竹马等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其中“周村芯子”现场表演了《人面桃花》《白蛇传》《香玉》《宝莲灯》《红娘》《天仙配》《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多部经典剧目,其精湛的技艺令人拍手叫绝。
非遗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带动民俗热。临淄区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场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传统食品、传统医药、传统体育五个主题区域,共展示出50余项,3000余件展品,接待群众50000多人次,展览期间完成约5万元收益。尤其是传统食品区域,让观众感受“舌尖上的非遗”,成为本届闹元宵的热门。淄川区举办新春戏会,聊斋俚曲、五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剧目,在正月十二、十三、十四三天集中展演,全程录制,并在“淄川文化云”平台进行展播,将优秀传统文化下沉到乡村基层。
绝技闹元宵,重拾“打铁花”儿时记忆。张店区傅家镇宋家社区的“抡铁花”、临淄区齐都镇西古东村的“大夫抡花”、博山区石马镇的“打铁花”,将“历史上的文化”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技艺又重回大众视野,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做到了节能环保,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元宵佳节。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