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挖掘论证,充实传统文化 | ||||
|
||||
传统文化是培固民族精神之“根”。高青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经过多年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论证,初步形成了以早齐文化、太公文化、田横信义文化、千乘文化、青城商贸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发展系统与脉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陈庄-唐口西周遗址的发现,高青在齐文化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高青县以积极融入全市齐文化发展大格局为契机,不断加强地域传统文化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论化、系统化研究。先后与中国殷商学会、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等联合,邀请大批国内外专家,举办了“中国·高青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高青姜太公文化研究会成立暨姜太公与陈庄西周城址学术研讨会”“姜太公与西周齐文化高峰论坛”“齐商发源地专家研讨会”,出版发行了《中国·高青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对陈庄-唐口遗址、姜太公、早齐文化、齐商发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达成了高青即是齐国首封之地、陈庄-唐口西周遗址便是齐国初都营丘、或营丘就在其周边的学术成果。2017年,“古代淄博”陈列展首次将高青作为齐国发源地进行全面展示,确立了高青在齐文化中的源头性地位。 二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借智借力开展研究。与山东大学合作,筹划建设了山东大学齐文化考古研究实践基地,并认真开展齐文化考古与研究工作。自基地成立以来,先后配合山东大学对我县文化遗存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对狄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挖掘,对店子南遗址、胥家庙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摸清了全县文化文物遗存现状。在此基础上,借助山东大学的学术优势,开展对县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店子南遗址距今约6500年,是高青县目前所确认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狄城遗址内最早可见商代时期的文化遗存,考古发掘中,发现多处古井、地窖以及带文字的陶片、瓦当,是研究齐文化和战国、秦汉时期当地居民的政治形态、建筑模式、居民生活、文化习俗的重要资料。这些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高青县历史文化资源,完善了高青县历史文化的发展谱系。 三是注重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宣传地域文化。聘请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所、高校的文史、考古专家教授为文化专家顾问,定期邀请他们来开展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汇报、指导高青的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成立了营丘考古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培育本土传统文化研究人才,开展地域传统文化研究与宣传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使一批具有重要地域特征、显著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得到保护。认真做好“太公在此”这篇大文章,组织人员、发动社会专家挖掘、论证、整理姜太公与高青有关的历史故事、早齐文化;围绕田横“信义文化”开展研究,从理论上理顺齐国田氏、田横与田镇的关系,为高青齐文化增添新的支点。先后有《高青历史文化纲要》《千乘之光》《高青地名研究》《国井史略》《创复齐国高青二贤》《淄博市文化通史·高青卷》《齐鲁诗词·高青卷》《姜太公与高青法治文化》《国井千年》《齐士》《花沟镇姜太公有关村名》等一批文史研究成果面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