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 ||||
|
||||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周村区作为鲁商发源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正在积极的迎合乡村振兴的浪潮,以文化引领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快速实现全面小康。周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积极响应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从文化阵地、文化品牌、文化消费、非遗传承保护等方面,全面施策,有力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与发展。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筑牢基层文化阵地。一是加快“周村文化云”建设,目前由市文广新局统一组织的项目采购已经完成,周村区已完成文化场馆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上传,正在平台研发阶段,计划7月底正式交付使用。二是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区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区县级一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打造“15分钟阅读圈”,在人员多、流动性强的场所设置5个电子书借阅机, 15个流动书架,为公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阅读环境。三是加快图书分馆、文化分馆建设,除南郊图书分馆正在进行图书采购外,其余图书分馆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王村、南郊、大街、青年路等4处文化分馆,配发了移动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四是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贫困村文化阵地水平。按照山东省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基本标准“五通十有”和淄博市省定贫困村全面调查摸底的通知要求,对15个贫困村进行了调查摸底,实施一村一策,共为贫困村拨付资金30万,配发移动音箱15台、电脑17台、培训室桌椅等相关文化设施,有效地保障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一是组织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唱响城乡大舞台。在重大节日以“我们的中国梦”组织大型文艺活动,丰富群众节日生活。二是精心组织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今年共选取26个剧团,到143个村进行演出,创新实施点单制,将每个剧团的演员和节目发放给村,让村民自主选择剧团演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深入挖掘齐文化、鲁商文化等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强区和文化名城建设。积极组织福王家具、华王酿造等4家企业签约省文惠购平台,珐琅村、周家蓝印花布等4家企业参加省文化惠民消费季体验类项目,周村古镇旅游、淄博凯利丝绸等9家企业上线市局“e文齐韵”平台。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64亿元。引进计划总投资6.5个亿的山东海联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达成意向,项目部已全面进驻,目前正在规划施工中。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是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周村古商业街、李家疃村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周村烧饼传承人王春花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三是加大传统村落和博物馆建设力度。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