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三种特色旅游商品入选山东好礼! | ||||
|
||||
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名单近日公布。首批入选产品,涵盖山东17个城市、部分县、市(区),囊括知名品牌工业产品、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知名土特产品等50种(类)的旅游商品。淄博的陶瓷、琉璃、周村烧饼入选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旅游商品。
淄博陶瓷,是古老的汉族制瓷技艺。在宋代,淄博被誉称“瓷都”,不仅因其遍地瓷炉,居人相袭善陶,陶瓷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除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地仿制了“ 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之外,还创造了“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浮雕、堆雕、圆雕题材广博,人物、动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样俱全,园林陶瓷古朴而新颖。并首创粉装饰画挂盘和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淄博琉璃,淄博美术琉璃 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清楚地说明了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博山美术琉璃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颜山公园路1号(碧霞元君行宫,亦称红门)。1989年建成。馆藏元明时期的文物标本200余件,清代300余件。另有近、现代博山琉璃艺术珍品1000余件。辟有《颜神镇炉业》、《博山琉璃》、《现代美术琉璃》3个展室,设有碑廊,陈列有关博山琉璃业历史碑碣16幢。 周村烧饼,是中国山东淄博的一种传统小吃,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而得名,是山东省著名汉族美食之一。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作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传为当时的一家“聚合斋”烧饼店老板名为郭云龙的先生在一种马蹄形厚烧饼基础上创制而成。清皇室曾屡次征购“聚合斋”烧饼为贡品。清末至民国周村郭氏人家成为制作烧饼的唯一专业户。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烧饼”。周村烧饼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2009年,在周村古商城的大街上,中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周村烧饼博物馆的建立,向世人展示鲁商发源地的历史风貌,又用现场演示的方式展现“周村烧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广大游客誉为“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