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旅游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机制的通知 | ||||
|
||||
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 为有效扼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面建立和推进旅游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和进行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消除隐患,杜绝和减少事故。通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结合我市旅游安全工作实际,现就构建旅游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认识构建风险风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问题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把安全风险管控前移到隐患排查治理之前。把风险意识挺在旅游工作之前,从旅游工作的全过程、全链条、关键环节分析事故的风险和等级及防范的关口,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双重预防机制是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如何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一)制定旅游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各旅游企业要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各旅游企业首次进行风险辨识,可组织专家对新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开展吃、住、行、游、购、娱风险辨识,也可以组织全体员工,确立旅游全过程的风险点,列出表格,然后按照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作环境的缺陷、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确保全员参与、全过程辨识产品设计、服务流程、接待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让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要抓住主要矛盾,对本企业存在的高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用简单的制度、明确的职责管控本企业的高风险,排查并治理本企业的大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的发生。只有通过对“认不清、想不到”问题的风险管控,才能排查和治理隐患,才能消除事故。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各旅游企业要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及重大危险源等进行分类梳理,参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规范》等法规和制度,综合考虑人、机、环、管等四个方面,对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交通工具、食宿场所、游览过程、游客密集型场所、高风险旅游项目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等。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旅行社要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的安全,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旅游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根据风险分级评估情况,绘制旅游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旅游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操作、应急等方面对六要素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制度管控、人的行为、措施的发挥、尽职尽责防护、监控监测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掌控风险的目的。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每个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环节、场所、岗位的重点监测管控。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旅游企业要确实树立旅游安全风险意识,要加强安全生产的风险意识、教育和技能的培训,确保管理层和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通过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要在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和设置制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二)建立隐患自查自改的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机制。旅游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要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三、旅游部门职责 (一)组织推动 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健全完善标准规范,要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细化责任分工,率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督促推动企业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部门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实施监督 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及有关行业领导工作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及有关行业领导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和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根据企业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等级;推行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和检查内容,实行差异化、动态精准监管。加强风险源头和危险源的管控。要加强风险源头和危险源的专项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如:A级景区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要求,制定相应旅游者流量控制预案,在明显位置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和相关应急措施,针对旅游者流量、交通状况等发布预警。要合理设计景区内的游览线路,完善各类安全警示标识,设置明确、清晰的景区游览指示牌、警示牌,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三)积极宣传 各区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做法,曝光隐患突出的地区和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将构建旅游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今年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要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旅游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培训指导 要加强对各级旅游安全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旅游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各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开发时,分管领导要组织计调和相关人员进行产品的风险评估,完成对线路产品的风险评估。计调人员根据游客的要求,对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确保线路产品各个环节、节点无风险(符合《旅游法》第三十四条“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应当向合格的供应商订购产品和服务”;《旅行社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了接待社的选择标准:“旅行社需要对旅游业务作出委托的,应当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征得旅游者的同意,并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确定接待旅游者的各项服务安排及其标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对选择其他履行辅助人作出了规定:“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其选择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企业,应当符合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和接待服务能力的要求。”)。同时要对旅游线路产品可能存在的隐患、关键环节、节点、注意事项等作出提醒和提示。各旅游企业要认真落实此项工作,旅游管理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示范带动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复制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辨识评估方法、分级标准、管控措施、工作经验,及时交流、学习和推广,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曝光一批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旅游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全面推进双重机制的构建工作。 (四)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旅游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淄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7月3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