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商城又有新看点! | ||||
|
||||
周村区,系淄博市辖区之一,位于鲁中,距港口城市青岛300公里,距山东首府济南100公里。唐宋时期伴随着宗教庙会文化的发展,周村商业初具雏形。纺织丝绸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周村也因此成为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北方重镇,乾隆御赐“天下第一村”。1904年,自主开放为对外开放的商埠,达到繁荣鼎盛,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有“金周村”、“旱码头”、“丝绸之乡”等美誉。周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陕西按察院司佥事刘一相,太子太保李化熙; 太仆寺卿管少卿事韩愿,河北总兵王应统等历史名人均系出这片土地。周村古商城名胜古迹众多,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周村大街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全长约500米,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街道两侧是富丽堂皇、风格迥异的商业楼房。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镇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如今像创办于明代的顺义堂药铺(后改为德生堂药店),创办于清代的三益堂书局(印刷出版国内现存最早版本的《聊斋志异》)、泉祥茶庄、谦祥益绸布庄(后改为鸿祥茶庄)、仁德茶庄及近代的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许多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在原址继续经营有的虽已易主但门面、招牌依旧。丝市街:总长约230米,作为买卖蚕丝的专业市场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明清时期山东蚕丝交易最繁盛市场之一。当时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俄罗斯、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商人也是络绎不绝。周村丝绸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研究成果表明,周村乃丝绸之路重要源头之一。永和丝店、谦和丝店(创办于明末)等著名丝店的建筑仍大部完整,丝市街是研究中国丝绸文化的重要见证之一。 一座周村古城,半部佛教史,来正定必看古寺。周村千佛阁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千佛阁始建于唐朝,后历代不断扩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葺,千佛阁是庙群内的主体建筑,创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2层10间,长18.8米,宽8.26米,高15.1米,坐北朝南,石基砖身,双椽飞檐,屋面铺金黄色琉璃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阁内墙壁上的无数神龛中,塑有一座座形态各异的佛像,因数目众多,故称“千佛阁”。1947年2月,陈毅司令员曾在此做过临时指挥部,因此具有双重文物保护价值。关帝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重修,扩大了规模,并加建了三义殿。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建成罗汉堂。 银子市街:全长约250米,两侧多为山陕风格的高大楼房,钱庄票号多汇聚于此,因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大德通、大德恒、日升昌等著名的山西银号纷纷到周村购地开号,之后山东的银钱业继而兴起,如恒生钱庄( 原为创办于明末的致远堂绸布庄)、德庆和银号等。齐商文化与晋商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化,打造出中国的金融街。 浆染业在明末已是周村主要产业之一。最初是浆染棉布,清代中叶,丝绸印染兴起,到清末成为全国著名的丝绸加工基地,多数染坊由浆染棉布改为浆染绸绫,丝绸染坊迅速发展起来。1900年,周村已有浆坊40余家,染坊70余家。此处的大染坊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升绸布庄的旧址,其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类似。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