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临淄:中国最早的“自贸区” | ||||
|
||||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近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设立浦东、雄安新区,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的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你知道早在2000多年前的山东,当时的齐国就出现了类似于今天改革开放的影子,并且还成立了最早的“自贸区”。 提起齐国称霸,就不能不提“桓管”这对cp,他们指的是齐国君主齐桓公与当时在位的宰相管仲,他们之间的故事不必多说,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齐桓公不记私仇任人唯贤的故事流传千古,而管仲更是用他独特的商业手腕让齐国称霸诸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设立“自贸区”,通过减税等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拉动区域经济。齐国对商税的巨大优惠:“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五十而取一”、“关税百取一”,甚至在某个时期,齐国对一些商品是免征关税的。齐国当时就有这样一个规定:“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意思就是凡外地来齐国的商人,如果带着一车货物来的就可以免费吃住;带着三车货物来的,另外给马供应草料;而带着五车货物来的,除上述条件外,政府还免费为他们提供五个服务人员。这像极了今天的招商引资,这样一来,天下的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的商业很快繁荣起来。 管仲也把因地制宜的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利用齐地独特的滨海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兴渔盐,通商贾,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让原本贫穷少粮的国家逐渐壮大富强起来。如今的深圳、上海等城市也正是借鉴了这种思想,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史料记载,齐国鼎盛时期,临淄城内达到了车轴碰车轴,人挤人的地步,史书连用了三个成语来形容齐国商业的发达: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如今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让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相信古代齐国的这些发展经济的举措一定会古为今用,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继续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