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村李家疃——每个淄博人都应该去一次的村庄! | ||||
|
||||
李家疃村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东南3公里处,与济南市的章丘市接壤。村庄地势平坦,309国道从村北穿过。李家疃古建筑群,是山东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村。李家疃村的古建筑主要是明清王氏家族的住宅和花园遗址,共有九座院落,数百间砖石结构的房屋,其中的古楼房三座。这些房屋建筑特点各不相同,极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现存有住宅、花园、书房、闺房、门房、楼阁、厅堂等。因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用料讲究,施工质量上乘,所以保存比较完整。 李家疃,其实是王姓为主。于十九世纪初叶形成较大规模,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绸缎、布匹生意,买卖兴隆,财源享通,所赚银两大多用于买土地、建房屋。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房屋宽敞高大,造型美观。李家疃古建筑群,现保留房屋约200余间,占地60余亩。有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另一部分还保留原样。十九世纪初叶,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绸缎、布匹生意,买卖兴隆,财源亨通,所赚银两大多用于买土地、建房屋。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房屋宽敞高大,造型美观。建筑所用木料考究,房顶用精致瓦和兽形瓦装饰。其中还建造了5座两层楼房(现存3座),挺拔高耸,巍峨壮观。此外,还有民用建筑土制青板瓦房约200多间。村南村北各建造花园一处,南花园名“南寺”,北花园名“怀隐园”。花园布局合理,别具匠心。园内有假山池沼、奇花异石,所用材料大多由江南购运。村庄初兴之时,可谓财源茂盛,人寿年丰,村域广阔,闻名千里。但是现在已经荒凉了, 我们从破损的门缝里可见昔日的繁华。 李家疃在历史上出现了诸多仁人志士。明朝时,王推化之子曾任浙江道检查御史,曹家和曾做过永干府正堂。清朝时,王选化之子王我庸曾任长沙府阳宜知县:王荩臣祖籍李家疃,后随父迁居河南,曾任淄川县令王悦凝武艺超群,考取武亚元:王悦衡德高望重,在近代,王焕奎是淄博五音戏创始人之一,与邓洪山齐名。 现在被列为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别是“李家疃明清建筑群”和“武亚元古建筑群”沿小巷往里走,看着家家上锁的大门,只好在外面拍了几张,尽管已经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但那高高挺立的屋脊依然威风凛凛,山墙上外方内圆的窗子在别的地方还真是少见,在这里却常能看到。往里走就是“亚元府”了,门前的牌子上写着“王悦凝府第,丁卯(1807年)考取武亚元,故名‘亚元府’。亚元府大门建筑宏伟壮观,门楼四柱框架式砖木结构,青砖黑瓦红漆大门,垂珠连龙,雕刻精致。大门内原有影壁墙,亚元府影壁不同于其他影壁,精美的花岗岩石浮雕。大门两侧有护院门房子、候客房,其房内设有地炉取暖。院内前后四合院,厅房、羽斋、练武厅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单看门楼子就能感觉出主人的气派,门楼子上的石脊兽也与众不同。跟悦循门相比,这一座大门的木雕更简洁,虽然没有那样好看的石雕,但大门两侧的砖雕却非常好看,层次清晰,保存的也相对较好。砖雕的最上层是莲花,然后是狮子玩绣球,再下面是蝶恋花,再下面是万福,紧接着是惟幔,最下面是竹报平安。寓意都非常吉祥。 李家疃的建筑极具特色,房檐为九层檐口,全部为水磨青砖经过雕刻和砌筑而成,一是美观大气,二是可以更为有效的保护墙体免受雨水冲刷。与他处古建筑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门当户对的构件,下图是镶嵌门槛两层雕花石刻门枕石,左图石刻寓意步步登高,右图石刻为吉(条几)祥(象)如意。大门两层的门套墙壁为砖雕饰品,外框为竹节,内里为龟背形状,均含有寓意。门上方的木雕有蝙蝠,中部为寿字,寓意福寿满门。院墙的上部增加了青瓦的干砌,一是为了增加院墙的高度,以期防盗,干砌的青瓦一般无法承担成年人的体征,会一次掉落地上弄出响声,被主人发觉,二是青瓦组合图形为制钱(铜钱)形状,含义这家财运兴旺,钱多的都堆到墙那么高了。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