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使者,历史见证——“一带一路”上的齐国历史文物 | ||||
|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场关于合作共赢的盛会。2014年“一带一路”合作框架被首次明确提出,三年来,从历史上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中寻找发展的智慧成为世界谈论的热点。在历史上的“一带一路”拉开繁华大幕之前,先于最为人所熟知的西安等核心城市,务实、开放、包容、变革的齐文化与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已经在邦国发展的进程中践行着“丝路精神”,并深深镌刻进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的篇幅洋洋洒洒,道不尽时代更迭的波澜壮阔。在齐都文化城足球博物馆和齐文化博物馆,一件件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时光的印记,用一种无言胜有声的方式将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娓娓道来。
银豆 在齐文化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独特的国宝级文物——西汉莲瓣纹银豆。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专家考证这件出土于临淄大武汉齐王墓的珍宝是“丝绸之路”最早的见证。一眼望去,这件周身凸起莲瓣纹的银盒并不是常见的中原器物,更像是同时期波斯国家的典型银器,而盒盖上三只青铜的小兽和下方的青铜底座又是齐地特色的印记。这件中西合璧的舶来品向我们证实了西方波斯国家与齐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交往。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丝路使者”银豆作为山东省抽调的唯一一件文物在中国馆内展出。
汉匈斗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疆域扩大,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连年用兵,并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交往,蹴鞠运动也随之传入西域。![]()
三彩蹴鞠瓷俑
唐代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都市,中外商人云集长安,东西交流异常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蹴鞠活动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突厥西迁,突厥所接受的汉文化以及向西传播的地域也变得更加广泛。![]()
日本蹴鞠文物
蹴鞠文化不止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它同时也影响了东方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日本古籍《蹴鞠九十九个条》中明确记载:“鞠,始于大唐。”《中大兄皇子蹴鞠图》描绘的是皇极纪三年(644年)正月,中大兄皇子在法兴寺的椿树下打球的情景。这里的皇极纪三年正是中国唐太宗在位之时(贞观十八年)。专家认为,这里的“打球”就是蹴鞠,这也是中国古代蹴鞠在日本流行的最早文献记载。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在主旨演讲时说道:“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如今,随着新形势下“一带一路”联动发展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古齐宝地,争相目睹这些丝路历史见证者的尊容。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