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来淄博,寻找美食经典老味道 | ||||
|
||||
端午来淄博旅游,最地道的莫过于住一晚充满情怀的民宿,咪一口浓香醇和的扳倒井,听一曲生动风趣的五音戏,寻一处山水美景,尝一尝淄博特色的美味。属于淄博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呢?海棠酥、孙庞豆花、康都炸肉、银丝卷、蜜汁叉烧酥……这个五月,来淄博,走街串巷淄博味寻起~
海棠酥,汉族名点,外皮酥薄如纸,入口即化,馅心甜糯适口,香而不腻。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心,制作方法确实相当考究。海棠酥主要是由低筋面粉,还有起酥油、莲蓉馅子、蛋清 、芝麻用开酥的方法制作而成的。把和好的水油面擀成长方形,起酥油放水油面粉的二分之一。把里面的油酥均匀的铺好,再用水油面包到里面,把多余的不含酥的面切掉。再继续擀,这样重复三次,这就是三开酥。三开酥的方法是中国烹饪大师王海英通过多年白案制作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海棠酥也因为用了这个方法,才有了酥薄如纸的绝妙口感。
炸肉,博山菜肴鲜咸醇厚,自成一格,四四席是近百年博山人宴请宾客的一种菜肴规定,也是博山地域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特色体现,它是由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饭菜组成。而在四行件中少不了的便是炸肉。博山炸肉是博山菜中有名气的一道硬菜。随着生活得变好,现代人经常吃炸肉,家家会做炸肉。在每一个博山饭店里都会有博山炸肉这道菜,这道菜的最大特点就是颜色金黄、鲜咸适中、外酥里嫩,叫人百吃不厌。
银丝卷,以制作精细、面内包以银丝缕缕而闻名。除蒸食以外还可入炉烤至金黄色,也有一番风味,经常作为宴会点心。银丝卷色泽洁白,入口柔和香甜,软绵油润,余味无穷。炸银丝卷则是蒸好再炸。
蜜汁叉烧酥,此甜点由满汉全席之中的席点演变而来,叉烧肉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烹制方法,而制作蜜汁叉烧酥时须分两个步骤,一是先制作蜜汁叉烧肉,二是制作酥皮坯料,将蜜汁叉烧肉制作之后切片,抱入酥皮之内烘培烤熟即可,出品香甜酥松甜而不腻,因制作时采用将原料馅心使用传统叉烧的技法制作,故名。蜜汁叉烧酥一定趁热上手,轻托慢咬,菠萝酥壳和千层酥底之间的糖脂蜜肉才不会散裂。叉烧馅儿过于饱足,不像是包出来的,更像是盖封而成。千层酥皮和菠萝酥壳赋予黄油馨香和酥松层次,前者垫底,层层簌簌,后者封顶,松化娇危。一口露馅后,肉与壳之间精妙的力学结构就被打破,若手指再用力一些,酥饼就溃了。
煎饼,是用小米、玉米或掺和杂粮合磨成糊,用鏊子摊烙成熟的一种薄饼。它以粗粮为原料,纯手工加工制作,现在仍是非常受人喜爱的绿色安全、养生健体的优良食品。煎饼在蒲松龄的《煎饼赋》里已成规制。“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煎饼”的食用方法在《煎饼赋》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吃法当属菜煎饼和煎饼汤。现今菜煎饼的制作和食用已经大众化,但煎饼汤的制法和吃法真正精通的人可能就不是很多了。只有上了岁数的本土博山人至今还在延续着“煎饼汤”的吃法。在日常生活中,吃个煎饼汤就着酸咸菜,那才叫个熨帖。尤其是平时喝过了酒的时候,它还是解酒的良方妙药。
煎饼汤,地域原创食品,特色鲜明,别具一格,影响深广,可谓是博山著名风味小吃。若从蒲松龄先生《煎饼赋》中的记载算起,距今已逾300年,足见其历史悠久并源远流长。蒲翁在《煎饼赋》中对其已有精彩的描述:“更有层层卷扫,断以厨刀,纵横历乱,绝似冷淘,汤合盐豉,末挫兰椒,鼎巾水沸,零落金条”。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而得名。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制成后,薄如秋叶,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据考证,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溲,就是浸泡、和面的意思;大漫沍指形状大而平整;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因此,从原料上看,胡饼就是覆以芝麻的面饼,这与现在的烧饼是一样的。
石蛤蟆水饺,是博山汉族传统名吃,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博山人石玉璞所创。石玉璞原来只经营酒菜,靠薄利多销起家,后增添水饺。石家水饺馅多、肉多,肥而不腻、香美可口。吃水饺时,外带椒汤一碗(用煮水饺的汤,加酱油、醋、胡椒面和青头配制而成),顺应了原汤化原食的地方民间食俗,很受食客的欢迎。1983年我国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到博山考察,品尝“石家水饺”后赞不绝口。他说,他最喜欢吃水饺,去过不少地方,吃过的水饺不计其数,但博山的石蛤蟆水饺是最好吃的,风味独特。饭后挥毫泼墨,欣然写下“博山风味推第一”七个大字。给石蛤蟆水饺以高度赞誉。
景德东糕点,1937年9月,“景德东”创办,居西冶街中段路西。据《博山区志》:该店所生产的糕点不仅花色新颖而且质量好,尤以芝麻片、百子糕、绿豆潮糕和芙蓉果等名产最受当地人们的喜欢。该店经营有方,讲究信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之,常年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目前景德东专卖店已达20余家,2011年,景德东被山东省商务厅评定为“山东老字号”,也完成了它由淄博家喻户晓的品牌到山东老字号的转身。
焦庄烧饼,酥脆的面皮里薄薄地抹一层猪肉泥馅儿,粉红生生的颇具颜值,不加酱油,只凭葱姜去腥,但又不像别处的肉火烧那样,一股子大葱味,让人食来,有人若饴糖,亦有人若砒霜。捧一个刚上出炉的在手,先撕个小口,一股热气携着肉香蹿出,还不大快朵颐干嘛?其实肉馅并不多,面皮也很薄,刚好够烘烤出的油份浸润几分。一口一口,耳边听得见饼皮的脆响,舌尖触得到肉馅的软糯,美妙!就是这样!蕉庄烧饼在淄博的大街小巷都很常见,可以说各有各的绝活,有的肉多,有的皮酥,有的饼皮上芝麻多,其实好吃的关键是面肉比例和火候的掌握,这分寸只在制作者的手上,当然也在老食客的唇齿间。
老鸡丝馄饨,吃过的朋友一定难忘那一入口的一瞬间,滋味浑厚,口感软嫩。其实这鸡丝馄饨制作起来也有着它独到之处。馄饨皮薄,爽滑,虽然肉馅不是很多,但独特的汤料和鸡丝与馄饨的混合味道却会令人欲罢不能。
灌汤包,上学的时候,早上总是会在学校门口就近解决早餐问题,一笼汤包一碗粥,再匆匆背上书包飞奔去教室,日复一日的味道,留在那个年纪。工作之后,吃早餐也变的凑合了,灌汤包却依然是早餐中的最爱。刚出锅的灌汤包,汤汁浸着肉馅,十分鲜美。
博山煎包,也称油煎包。在家庭制作的也称“水煎火烧”,是起源比较早的山东名小吃。在北魏贾思勰始的《齐民要术》中,“煎”已成为独立的烹调技法。由此可见煎包确为历史悠久的地道的博山美食。最有代表性的吃法是刚出锅的煎包,喝着热油粉,伴着酸咸菜或煎包、热小米粥、佐以大蒜、陈醋食用。
金丝鸭蛋,自古以来,马踏胡上鹅鸭成群。金丝鸭蛋已负盛名。鹅鸭平素以湖中的蛤蜊为食,所产鸭蛋品质好,色香味独具特色。腌制蒸熟后,可见蛋青蛋黄相交处,有蛋黄油圈隔,似缕缕金丝绞缠,其味佳美,蛋油香而不腻,肉质砂不噎喉,金丝鸭蛋由此而得名。过去曾是皇家贡品。
博山油粉,是博山的一种稀粥,从古喝到今,仍津津有味。粉房里做粉皮、粉条剩下的浆汁(须绿豆为好),经过适度发酵,在滚开的铁锅里下匀了,再搁进黑豆芽或者白菜、豆腐条、粉条、生花生(黄豆也行),放少许咸盐,等锅里起了滚头,香味便四溢开来,这时再把切细的葱花、姜末、芫荽末撒上,一锅酸溜溜、咸渍渍、香喷喷的油粉就做成了。
该榜单整理自“寻找淄博味道”中的淄博特色小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