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池上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国际慢城 | ||||
|
||||
池上镇地处博山区东南部,总面积 156.51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2016年全镇有农家乐516户,日均接待食宿能力达到3000余人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60万人次,农民年人均直接增收2000余元。 从去年精准扶贫开始,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管理推进会分别到池上镇观摩,“聚焦齐长城”精准扶贫·媒体在行动——走进“桃源小镇桃花节”在池上镇隆重开幕,随着一系列会议活动的举办,池上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国际慢城”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以山东省地理坐标中心点?齐鲁之心(赵庄村)为主打,以“茶溪谷?鲁山茶乡(上小峰村)、桃花溪?桃园民居(中郝峪村)、十里画廊?幸福花林(花林村)、淄河源第一村?池埠菜地(池埠村)和十六泉子古村落?杏林人家(泉子村)等“五朵金花”为载体的“国际慢城”乡村旅游地标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中郝峪发展模式已向全国推广,中郝峪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郝峪村、上小峰村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标杆。池上镇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品牌,池上镇被省旅游局评为省级旅游发展强乡镇、省级乡村旅游发展示范镇。 池上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紧紧抓住省市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区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在鲁中地区大连片、大品牌开发的发展战略,扎实发展乡村旅游,整体形成国际慢城发展框架。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根据规划,小峰口和中郝峪村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暨停车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小峰口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总占地50余亩,集咨询、服务、分流和购物为一体,土地流转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郝峪村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占地15亩;建成21公里的鲁山旅游连接线、志公山旅游线接线,将鲁山景区和志公山景区整合连成片,为一体化发展铺平了道路;桃花溪生态创业园项目现正在规划设计;投资2.1亿元的志公山乡村旅游体验区建设项目现已动工。总共投资400万元,建成了6公里的聂家峪环村旅游路,6公里的泉子村杏林环村旅游路、4公里的池埠南峪环村旅游绿以及赵庄—池埠旅游连接线。 借力“媒体在行动”提升旅游内涵。2016年4月13日,“聚焦齐长城”精准扶贫·媒体在行动——走进“桃源小镇桃花节”活动在池上镇上小峰村启动。活动开展以来,池上镇借力持续举办了桃花节、大樱桃采摘节、国际微电影节开幕式、山杏采摘节、赛桃大会等节会活动,利用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和载体,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弘扬,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这期间省市有关媒体行动迅速、采访深入、宣传有力,形成了很好的合力和社会冲击力,“池上”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上大为提升,“国际慢城”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知名度水涨船高。池上镇被省旅游局评为省级旅游发展强乡镇、省级乡村旅游发展示范镇。 【2017年依托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及内容】 上小峰村——茶溪谷·鲁山茶乡,该片区依托鲁山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通过茶园经济带动,形成山地运动与观景、茶叶观赏与采摘、栗树菇采摘、蜂之语蜂蜜制作与品尝和高档农家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中郝峪村——桃花溪·桃源民居,该片区以中郝峪村乡村旅游发展为带动,通过沟域经济发展,形成山村休闲度假、美食美味体验和以赏桃花、品鲜桃为特色的桃文化风情创意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片区。 池埠村——池埠菜地,该片区背靠福山、面临淄水,以近千亩蔬菜种植为特色,积极打造沿河小吃水巷,努力打造北方地区的裸心谷,成为最接地气乡村旅游片区。 泉子村——石板房古村落,该片区依托油篓寨、雁门寨优美的原始风景,通过对原生态的石板房、石板路和全村16处生态泉眼的发掘和开发,发展不同档次的农家乐,形成鲁中乡村最原始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花林村——十里画廊,该片区依托花林湖等优美的风景,不断引进不同品种的鲜花种植,形成以亲秀水和赏花海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区。 赵庄村——齐鲁之心,该片区以山东省地理坐标中心点——池上镇赵庄村为抓手,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积极发展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开发战国古墓群,打造水上休闲乐园,形成集休闲、观光、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聂家峪村——红灯笼乡村家园,该片区依托百亩大樱桃种植基地、十里樱花漫道、抗日战争炮楼、聂家古寨、齐长城遗址等历史遗迹,打造集观光、游览、采摘、文化体验与高档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文化度假村,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体验农耕趣事,享受身心放松的慢生活。 大南峪村主要依托独特的庙宇文化和生态民俗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以“生态、养生、度假”三大体系为核心驱动要素,分为六大组团,分别为庙宇文化体验区,山地运动公园,农业观光采摘园,民俗园,红叶谷,生态农庄,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品牌化生态度假目的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