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博山城里的八大古建筑,最早的居然已经一千多岁了! | ||||
|
||||
淄博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单说博山,明清时期就出过6位尚书,二位帝师,仅赵氏家族就出过9位进士,博山又是座有历史的古城,现存世最早的建筑是史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的颜文姜祠,,一起领略下博山城里的8个古建筑它们的风采。
颜文姜祠,年龄,1436岁,位于孝妇河源头。 博山颜文姜祠(俗称大庙),位于城郊西南凤凰山南麓,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为纪 念一位勤劳、善良、孝敬老人的民间劳动妇女而修建的祠庙。它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更建于盛唐天宝五年(746年),扩建于宋熙宁六年(1073年),清康熙年间增建,自2005年3月起又进行扩建。是一组拥有6进院落、殿房105间,占地面积14860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碧霞元君行宫,年龄,300岁,位于孝妇河源头。 该庙始建于清代。据清乾隆十八年《博山县志》载:“凤凰山麓新建祠宇台阁,名曰红门,高镇石梁之隅首,凭垣俯视,景人画图”。后经多次重修(有碑记为证)。1983年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修,同时辟为淄博市琉璃博物馆。门前悬挂着由全国著名佛教名仕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馆牌,为该建筑更增添了光彩。
炉神庙,年龄,406岁,位于孝妇河西岸,博山公园北300米。 博山 炉神庙坐落于孝妇河西岸老干部活动中心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 (公元1611年),是由当时炉行中徐应元倡导,并征得炉行著名士绅孙延寿的支持集资而建。炉神是汉族民间信奉的一位女神。大殿及建筑物面积700平方米,有北大殿、西大殿、东大殿、钟楼、东西耳房、中门、大门、影壁墙、凉亭等建筑,院落青墙黄瓦,建筑为联栊式结构,五脊六兽,古朴典雅,雕拦玉沏,庙宇精制,十分美观。
彼岸寺,年龄,1000多岁。位于夏家庄社区后峪村。 后峪彼岸寺的历史从两棵千年银杏树可看出,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正殿两侧墙壁上镶着几块石碑,记载着明清年间的故事。
范公祠,年龄,392岁,位于博山中心路东首。 博山范公祠位于博山区中心路东首,该祠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范公祠旧时为范泉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范公祠被辟为淄博市图书馆;1991年,图书馆迁出;1994年,博山区政府重修范公祠;1995年8月,作为古迹名胜正式对外开放。
赵执信故居,年龄,300多岁,位于博山中心路东首。 赵执信故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城东村17号院内,博山图书馆旁边。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为其曾祖父赵振业所创,原是一处有三进院落,建房50余间,占地1362平方米的仕宦家园,现已全部辟为居民住宅。
蒋家楼,年龄,300多岁,位于博山大街蒋家大门,中心路小学西南角。 位于大街蒋家大门的北侧,该楼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楼的南边,是孙中山同盟会元勋蒋衍生(洗凡)先生的故居。
阁老府,年龄,300多岁,位于博山中心路东首。阁老府为清朝三部尚书孙廷铨故居,又名相府,图中的四层楼,为其烟雨楼(藏书楼)。 博山城里除了这些古建筑,还有报恩寺等,在城郊还有白石洞、白塔诸寺等古建筑,在博山的城外还有更多更多....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