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博物院的珍宝将登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
|
||||
3月27日至7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合办,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展览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 本次展览将从全国调集众多秦汉时期精品文物赴美展出,其中有一件来自齐文化博物院的鎏金熏炉分外璀璨。这件珍宝1979年出土于临淄大武的汉齐王墓,高14.3厘米,形似盖豆。盖、器身以子母口扣合,盖面隆起,中间有圆钮衔环,饰龙形镂孔。炉体呈半球形,子口内敛,鼓腹圜底,腹中部有两周弦纹,两侧置对称铺首衔环,柄中部凸起,上方饰凸弦纹,喇叭形圈足,通体鎏金。 汉齐王墓,因在临淄窝托村,所以又叫窝托冢,是汉代齐王的陵墓。西汉前期为巩固政权,先后分封皇室子孙七八人为齐王,从悼惠王刘肥开始到齐王则,共三世,齐王国处于兴盛时期并被许以天子之礼,因此临淄墓群中有汉代齐王墓葬多处,窝托冢是其中之一。1978年11月至1980年11月,经发掘清理,仅在高出地面的殉狗坑、车马坑、武器坑、器物坑等五个陪葬坑,就出土陶器、骨器、铁器、银器、铅器、漆器、骨器、泥器、车马器等12100多件,其中矩形铜镜、鎏金花纹银盘、银盒、鎏金熏炉等是稀世珍品。当地群众曾传窝托冢是战国时期齐国上大夫淳于髡墓。考古专家根据高大的封土、丰富的陪葬品及其形制和纹饰,推断为汉代齐国前期统治者墓葬。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华贵璀璨,经久不褪。各地出土文物证实,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鎏金技术。中国的鎏金技术,战国以来大放光彩,汉代最为普遍,主要是因为汉代时兴厚葬,陪葬品工艺精美,价值昂贵。然而流传至今的鎏金器极为稀少,主要原因是历代战乱损毁,加上器物中有黄金成份,很多盗墓贼不懂鎏金的艺术价值,就按重量卖给金匠,熔为金块或金元宝,所以被破坏的鎏金器不计其数。
背景链接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纽约海登天文馆遥遥相对。它是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该馆目前藏有300万件展品,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