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开馆 | ||||
|
||||
经过一年的筹备,李家疃村乡村记忆博物馆今天上午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以李家疃村家族文化为主线,在展示中融入村中独特的建筑符号,将视觉感受与文化表达有机结合,置身于此让人情不自禁的记忆回放,乡情涌现。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口,一座整新仿古院落内人头攒动,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这座院落则是李家疃村新建落成的乡村记忆博物馆。“乡村是啥?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记住乡村,就是记住历史,记住过往,就是记住农民的文化,记住先人的足迹…”进入展厅,一则关于乡村的序言,让人不由自主的变得安静,开始慢慢打开尘封记忆的大门。
整个展区分为“村落的记忆”“家族的记忆”“创业的记忆”“人生的记忆”“文化的记忆”五个单元,展览立足李家疃村自身发展变迁的时间主线,着重凸显李家疃村王氏家族兴衰的家族文化。据了解,整个博物馆展出各种展品300余件,整个展览融入了李家疃村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如胡同、酒馆、拴马石、复制老的商业街巷,移步异景,在观展时给人不断的视觉冲击。 精品需要千锤百炼。李家疃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前两套方案完全被推翻,期间召集民间文化学者参与讨论不计其数。据李家疃村乡村记忆博物馆设计总监柳林介绍,从设计到建成整整一年的时间,设计人员查阅家谱、乡史村志等大量资料,在展品收集上着重突出独特性。展出的这300余件展品,有些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例如明朝时期的农耕用具,为了到达展览的效果进行复原。 “一个村庄,多少记忆,都刻录在古街、老屋和永恒不变的春夏秋冬中,预知各种味道,且请细细寻觅。”展览的这一结束语耐人思索。乡愁乡情被尘封在记忆深处,也被刻录在一块砖头、一片瓦块、一件生活物件中,前行路上有时候需要这样的触景触发,因为它会让你知道根深几许、初心在哪!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