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打造"深度旅游" "慢游"古商城请你留下来 | ||||
|
||||
![]()
周村古商城内风土人情
![]()
外国游客游览瑞蚨祥
5年前,河南郑州的邱琨来周村古商城旅游。“记得那一次,由北到南逛完整个景区,只用了一个小时。”今年“五•一”,又一次来到周村的邱先生逛了大半天后,仍然意犹未尽,“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周村古商城比以前更好玩、更耐看了,不仅增加了很多新的景点,旅游元素和景区业态也更加丰富。”
邱琨的一席话,既说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也印证了周村古商城景区业态逐步调整后的新变化。
“两条街上转一转,无税碑前站一站,大染坊里看一看。”曾几何时,游客参观周村古商城,整个行程可以用这几句话概括。这种“打水漂”式的游览体验,让周村旅游倍显尴尬。如何改变过去走马观花式的快餐旅游,让游客来到周村能够慢下来、留下来,是景区决策者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十二五”期间,周村古商城投资10亿元搞建设,景区面貌日新月异。位于银子市街的游客休闲广场,由一个破败的四合院改建而成,现已成为融茶馆、小吃馆、剪纸艺术馆、趣味小屋、老电影博物馆等于一“院”的游客必游之所。无独有偶,景区内一条原本籍籍无名的小胡同状元新街,被景区决策者妙手打造成汇集各地特色美食的小吃一条街。就连有着百年历史但渐趋式微的周村大集,也于2014年7月迁至古商城西侧,繁盛程度更胜从前,“山东周村赶大集”成为春节期间古商城的又一张名片。
时间充裕的深度游,表面看取决于游客,实际上由旅游的内容和品质来主导。如果游客能在景区找到心灵的归宿,就会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停留。为此,周村古商城大力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并发展个性化、多样化、参与化的民俗旅游项目,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景区的服务功能,也有效扩大了景区的规模体量。
街道不能变宽,但街道两侧的景点和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可以变深、变厚。“前店后厂”式的四合院是景区内的主要建筑。特色四合院及博物馆群的建设,成为当前古商城核心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的重头戏。“五一”期间,开张半年的周村老电影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一件件古老的放映机、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为游客带来光、声、影的完美体验,既有浓浓的怀旧情节,又充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
据了解,10年前景区内还是淄博艺术博物馆“一馆当家”。现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博物馆群正在渐趋成型。景区充分利用北方四合院建筑的独特结构,与鲁商文化、丝绸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进行嫁接,打造主题四合院及博物馆群。目前,老电影博物馆、和静斋旗袍博物馆、琉璃工艺体验馆已投入使用;票据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周村历史文化展示馆正在施工建设。景区内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四合院共有11处,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
以国内一流标准定位古商城的发展、建设和服务,是景区决策者的胆识和气魄。“未来5年,我们将再投入20亿元,以一批重大优质项目推动景区业态转型升级,让深度游成为新常态。”周村古商城保护开发指挥部总指挥胡军说,这20个亿,将重点花在核心景区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完善配套、三期工程丰富提高上。景区内的三条主街目前已有了全新的功能定位:大街将被打造成“丝绸文化街”,重现周村作为“丝绸之乡”的盛景;丝市街定位为“手工作坊体验街”,豆腐坊、铁匠铺、木匠铺、花灯坊等传统手工制作将被搬到街上,让千年古城活起来;银子市街将改造提升为“休闲娱乐街”,用全新业态激活古城魅力,真正以空间换深度,让游客不虚此行。
通过对景区业态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周村古商城的变化有目共睹:景区内能够让游客停下来驻足观看的景点,由最初的两三处,增加到现在的十几处;餐饮、特色小吃不再只是周村煮锅,长安印象小吃城、四不巷休闲餐厅红红火火,逛一城即可食四方,并且涌现出咖啡馆、酒吧等时尚消费元素;周村烧饼、周家老染坊老粗布、福王红木艺术品、晶莹剔透的陶瓷琉璃等特色旅游商品让人爱不释手,游客的旅游体验较以前有了显著提升。
现在,外地游客游览古商城的平均时长,已经从10年前的几十分钟,提高到现在的一整天。但是,当前周村旅游还有一大“窘境”,就是过夜游人数偏少。过夜就意味着当晚和第二天可能继续游玩,这对当地住宿、餐饮、娱乐等都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更高目标,是让游客能够在周村住下,感受‘慢游古城’的全新魅力。”站在正在筹建中的金五福民俗客栈旁边,胡军的脸上写满憧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