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成语典故》项目简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成语典故,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的或事实型的短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也是历史的积淀、思想的结晶和智慧的宝藏。临淄成语典故源于齐文化,是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齐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临淄成语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
临淄曾作为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大批明君贤臣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有百家争鸣之地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考工记》、《齐民要术》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特色的齐文化。而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流传下来的许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源于齐国齐地的成语有近千条,源于齐都临淄的就有百条以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有67条,从内容上大体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和社会风貌的,如“泱泱大风”、“比肩继踵”、“挥汗成雨”、“及瓜而代”等;二是反映齐人品德风范的,如“秉笔直书”、“嗟来之食”、“一鸣惊人”、“门庭若市”等。三是反映齐人思想理念的,如“因俗简礼”、
“平易近人”、“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而不同”等。四是反映齐人非凡智慧的,
如“老马识途”等。
临淄成语典故数量多、意义深,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广大群众的智慧,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让人过目难忘,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