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传承
《博山琉璃烧制技艺》项目简介

发布日期:2016-02-29 09:35:1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
  “博山琉璃”是以博山当地丰富的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煤炭等为原料, 采用本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生产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以鸡油黄、鸡肝石、亮红、洋青等为代表的名贵色料及采用琉璃套料雕刻、内画、灯工、铺丝等传统技艺制作的琉璃制品。经专家考证,博山的琉璃生产始于汉代,到元末已形成工业化生产,博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琉璃的起源地,琉璃生产因技术和原料的限制,自古至今仅北京和博山两处设有作坊。
  明朝,博山生产琉璃珠子,穿成珠帘,作为朝廷祭祖、祭天等重要活动的专用物品,称为“青帘”。清朝在皇宫设立造办处,其中有专门生产琉璃贡品的作坊,所用的原材料、料条等由博山提供,选博山工匠专门生产御用贡品。
  清朝中叶,博山琉璃进入兴旺时期,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并在各地设立料货庄,博山成为世界琉璃的产销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云集博山琉璃百家,成立了博山美术琉璃厂,使琉璃艺术焕发了青春。   
  博山琉璃主要有琉璃花瓶、陈设品花球、山东画派内画烟壶、 “鸡肝石”、“鸡油黄”、金红、绿松石、套料雕刻、料珠饰品、仿玉、仿玛瑙琉璃和灯工琉璃,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山特殊的山区地质条件造就了琉璃生产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经过配料、熔化、吹制、成型、雕刻、绘画等纯手工技艺,制作出众多名贵色料,使博山琉璃倍加珍贵;其造型秉承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以柔美的曲线、绚丽的色彩、变化微妙的形体,将琉璃热成型工艺推向极高的境界;其内画、雕刻、铺丝等,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样式、纹样和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尽显中国文化。
  博山历代琉璃的制作大都是以师带徒。元明清至民国,琉璃制作以作坊形式传承。1951年后成立了合作社和美术琉璃厂,汇集了琉璃行业各类工艺门类的老艺人,这一代人各自身怀绝技,成为琉璃的重要传承人。当今,在老艺人的培养下,新一代琉璃艺人逐渐掌握了传统技艺。涌现出以孙即杰等为代表一大批全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琉璃艺术家,将博山琉璃推向全盛时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