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环评、安评等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1302390
建议人: 崔争鸣
主办单位: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3-09-0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类)

 

 淄文旅发〔202376                 签发人:宋爱香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

1302390号提案的答复

 

崔争鸣委员

提出的关于提升环评、安评等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现将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2020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改革工作要求,在坚持文物工作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协力破除制约建设项目落地慢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力提高供地效率,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落实好各项政策保障根据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国有建设用地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的意见》(淄文旅发〔202145号),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淄自然规划发﹝202319号)等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国有建设用地中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通过明白纸发放、政务服务网推介、电话服务等方式对建设单位给予指导,最大限度精简申报材料,全面落实“2个工作日标准,工程建设用地文物考古勘探稳步推进。

探索开展国有建设用地区域性文物影响评估。一是在全省率先试行文物区域评估模式,改变以单个建设项目、局部地块开展考古工作的方式,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建设项目进行整体文物影响评估,提前掌握区域文物分布情况,化解文物调查勘探与园区项目落地之间矛盾,助力全市标准地打造。二是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区域评估工作通过文物区域分级工作,准确掌握文物分布情况,划出三个别的地下文物分布区,针对不同别区域,推行不同的考古工作办法,为更好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关系提供助力。目前,已完成高新区、张店区、经开区重要遗址的实地调查勘验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做好“压缩精简”文章,加快推进文物区域分级评估。以第一批试点区县为范本,同步推进其他区县落图与实地勘验工作,尽快形成文物评估结论成果。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估,合理划定文物分布区域等级,实行调查+勘探制度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勘探,按不同等级确定适当考古方式,提高考古工作质效,大幅降低考古费用,助力企业项目落地。

做好“信息对称”文章,加强文物调查勘探流程指导帮带。文物考古手续办理全流程已打通,对文物调查勘探的申请、审批与实施均已明确。根据文物属地管理原则,项目拟用地所在的区县文物部门将切实做好文物考古手续的指导帮带,主动走进企业,与有办理需求的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需求,针对性解决困惑问题,全方位做好服务。

三是做足调研需求文章,对企业问题精准摸排。2023年全市五百多个重大项目逐一摸排,着重针对项目拟用地是否需文物调查勘探及调查勘探进展进行统计,针对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在文物部门的指导配合下,截至目前,58.4%的项目已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四是做好科技赋能文章,加强智慧文物智慧化管理。利用智慧文物监管平台,开发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模块,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督促项目按要求保质保量推进,在落实文物保护要求的基础上,更好更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91    

 

(联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人:丁雪,联系电话:2173682

(此件主动公开

背景及问题分析 背景及问题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要“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全领域“一证化”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动全流程的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更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有的企业反映,在工程项目开展环评、安评、能评、水评、文物评等相关评价时,存在评价耗时长、程序复杂、费用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新上项目的序时进度,延误了发展良机。针对这个问题,今年以来,结合到基层、企业一线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问题、分析症结、梳理思路,提出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第三方机构评价服务不到位。企业新上项目进行的环评、安评、能评等工作,一般是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办理。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有的机构评估标准不统一,办理手续比较繁琐,需要提报的文件材料比较多,有的涉及多地多业务口的证明和盖章,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时间跨度比较大,有时会导致企业申请人员无所适从。有的项目所需土地需要进行文物评(通过勘探看地下是否有文物,没有文物才可以出让),但评估资质在省一级,且评估周期比较长,影响了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二是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有差距。企业方面办理相关评估的工作人员,对环保、安全、节能等相对专业的知识和流程了解不多,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学习,往往因为要办理此类业务才匆忙了解相关领域的政策程序法规,加之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在办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知所措”“顾此失彼”等现象。若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办理,又存在费用过高等问题。 三是政府部门主动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环评、安评等评估手续主要是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办理,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保障、主动问需,提前做好宣传引导、牵线搭桥、业务培训等工作也至关重要。尤其企业在项目推进中,需要同时办理多个类型的评估检测手续,有的职能部门在协助统筹办理、靠上服务、一体推进落实上还有差距。 建议 综合分析,企业环评、安评、能评等工作效率偏低,时间较长,程序繁琐,其中既有第三方评估机构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企业方面和政府部门方面统筹协调不足、相关人员素质能力不足等原因。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评估机构、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严格保证评估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为企业项目开工建设、达标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做足“压缩精简”文章,对多余步骤“靶向开刀”。环评、安评、能评等评估程序都有明确规定,该有的步骤一项都不能少。但是,在“硬规定”之外,还存有许多“软步骤”可以压缩或精简。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全面详细了解一个工程项目需要办理的各类评估的基础上,对每一类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掰开揉碎”,深入分析,用好统筹方法,做好排列组合,实现高效推进。比如,一类评估中涉及的多个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企业合并提交申请、一同办理;不同评估类型的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提交、同步推进,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跑腿和等待的时间。 二是做足“信息对称”文章,对相关人员“指导帮带”。相关人员既包括企业方面负责申请和办理评价手续的人员,也包括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务和办理相关手续的人员。一方面,要通过“明白纸”“公开栏”、网上服务平台等方式,把需要提报的材料、需要办理的程序、需要进行的步骤,作出详细的、通俗易懂的说明,繁琐的程序可以尝试运用图片、短视频等形式来降低门槛。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尤其可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与有办理需求的企业直接面对面交流,让企业方面在选择第三方机构、了解评估流程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是做足“打包整合”文章,对总体项目“代办服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当好“店小二”角色,进一步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选派专业素质高、对环保、安检等方面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全流程服务,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单元,而不是以评估的种类为单元,实行“一条龙”打包代办服务,既保证“企业少跑腿”就能将各类手续办好,又保证专人办理更精通、更懂行,从而缩短办理时间。对于文物评等评估资质受上级部门主管的评价项目,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部门单位对接,争取最大支持。 四是做足“调研问需”文章,对企业问题“精准摸排”。实际项目开工建设中,每个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每个项目开工建设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只有深入企业、走进项目工地实地查看,与企业家、工人充分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一个项目在具体推进中遇到什么样的“梗阻”,才能真正知晓政府部门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落实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要求,把企业需求放在第一位,带着问题走进企业和项目一线,把影响工程进展的环节一一找出来,摆在桌面上,逐项帮助解决到位,真正达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