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文昌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提案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1302332
建议人: 黎萌
主办单位: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3-09-0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类)

 

 淄文旅发〔202367                 签发人:宋爱香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

1302332号提案的答复

 

黎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文昌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淄博市历史悠久,地方特色资源非常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独具魅力。近年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展示传播等工作,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非遗传播场馆和传承场所建设,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概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蹴鞠等1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代表性项目73项,市级38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23名,市级211名。淄博陶瓷烧制技艺、淄博琉璃烧制技艺、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内画(鲁派内画)等4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现有非遗工坊156个,省级非遗工坊2个、市级非遗工坊27个、区县级非遗工坊127个。

二、加强文昌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主要工作

(一)全方位构建综合型保护体系。以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为目标,基本建立起符合淄博特点的综合型保护体系。一是持续构建名录体系,目前文昌湖辖区内有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项目3项,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下步工作中,将积极发掘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申报非遗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项目、传承人的推荐申报。二是着力完善传承机制。20228月联合市人社局和市乡村振兴局印发《淄博市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20221021日商家镇武家村被认定为根书项目市级非遗工坊,调动了传承人、传习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传承工作得到规范运行。三是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通过活动,商家大鼓在萌山小学、范阳中学开展授课,说鼓传艺。课程纳入范阳中学公开课,编写教材《鼓韵留声》;购置道具、服装,组建了锣鼓队,使商家大鼓的传承后继有人,保障非遗传承工作落地生根。

(二)大力度发展特色型非遗产业。在大力做好非遗项目保护的同时,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理念,深挖非遗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传统产业。推动非遗项目在坚持核心技艺传承下的发展利用,不断提升手造产业的品牌化、品质化水平。推动根书参与匠心廉韵淄博市廉洁主题艺术手造展,并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建立非遗工坊发展长效机制。加强引导,审慎评估、科学规划、逐步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加强产业关联、部门关联、领域和地区关联,全面推动非遗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创新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技术等新技术为非遗工坊造势,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实现新提升。三是助推非遗景区建设。鼓励以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为场景,设立非遗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带动群众、游客参与,感受非遗魅力,打造沉浸式营销模式。

(三)搭建高层次平台,大力推广淄博非遗。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中国非遗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等平台,借力全市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高知名度。商家大鼓多次参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活动开幕式,展示了传统文化魅力。

(四)多渠道激活共享型非遗效能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激活非遗的方式方法,开展多类型、多渠道、多领域的活态展示展演交流活动,发掘本地特色非遗项目,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区域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充分显现。借势互联网+平台,推动文创产品开发。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组织弱势群体等参与非遗产品生产,助力乡村振兴。抓住电商和新平台流量的发展,鼓励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在聚匠网等线上平台设立网络销售专区,达到品牌推广和营销创收双赢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发挥文旅优势,着力把特色做足,把优势做强,赋能非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黎萌委员,您的建议是对文化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会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思路,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接地气、见实效,同时也期待和欢迎您的继续关注和支持。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91    

 

(联系单位: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系人:周文新,联系电话:2287163

(此件主动公开

 

 

 

 

 

 

 

背景及问题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商品,成就了一批百年老字号,塑造了一批独具中国味儿的非遗品牌。随着全国、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完善,市、区(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非遗保护已经成为全民参与、惠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目前,文昌湖区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3项。 (一)商家大鼓 商家大鼓起源于清代中期,因该鼓最早是由商姓人家兴起、打开,且后学者均沿用了其鼓谱和制鼓标准,故被后人称之为“商家大鼓”。商家大鼓始于清朝中期,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常用鼓谱有“边鼓歌诀”、“丈八歌诀”、“杏天花歌诀”、“长淌花歌诀”等,都是与众不同的鼓谱点。商家大鼓气势宏伟,音调优美,节奏欢快,2006年6月,被列入淄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大鼓制作 制鼓也叫踩鼓,一般为扁平型,尺寸一般在0.3米到3米之间。鼓帮呈外圆弧型,有一道至两道铁箍加固,采用上好的桑木精心制作而成,用整张淹透熟好的老公牛皮经人工去毛、刮油、浸泡、踩踏、挣紧、铆就而成。该项目发源于东商村,始于清朝中末期,现传至第六代。“大鼓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三)腊条藤编 “腊条藤编”就是“条编”。制作所用的主要工具有模型1个,弯刀1把,夹钳等若干,选用的材料经筛选、修条、打叶、浸泡、晾干、抠型、烘干等十几道工序,粗细搭配、交叉编条。产品有菜篮、提篮、楼子、拖框、垛楼等十几个品种,广泛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其主要特点是方便、耐用、环保、经济。2019年,该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根书 根书,以灌木的根系,经过选材、去污去皮、烘干、抛光、打磨、拼版黏合、着色上漆等工序,在一个平面上,利用树根的天然神态,用艺术的手法拼接成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作品。作品既有书法艺术的轻盈流畅,遒劲脱俗,又具备根雕工艺的自然淳朴、含蓄凝重,还融汇了镂刻工艺的精细雅致,气韵恢宏,造形多变,填补了书法字体的一项空白,拓展了我国书法艺术的空间。2022年,该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议 (一)积极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支持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融合发展,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进非遗项目、传承人进景区。 (二)积极推进周村-文昌湖非遗文化交流。认真落实济淄同城化战略部署,配合省、市文旅部门,统筹周村、文昌湖等非遗项目和文旅资源,加强周村-文昌湖非遗文化交流合作,开展艺术精品联展、非遗巡展合作,提升两地非遗影响力。 (三)组织好各类非遗节日活动,加大非遗展示传播力度。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非遗月”等非遗活动为契机,组织各类非遗项目积极参与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艺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同时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报道,对非遗项目在普通市民中的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加快推进非遗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非遗文化主题,结合聊斋文化、商贸文化、陶琉文化等,积极搭建非遗文化保护、文创产品研发与宣传推介的平台,加大与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创意公司合作力度,加快推进各类非遗文创旅游商品研发,构建文昌湖旅游特色产品体系。 (五)促进非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促进非遗+发展。包括组织制定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方案;深挖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内涵,推出非遗旅游线路。二是加强协同创新,实施非遗传承助力精准扶贫计划,支持利用非遗元素开发衍生产品,助力传承群体就业。 (六)加大经费投入,分类实时保护。目前各级专项资金对项目扶持较多,一些非遗领域重大任务缺乏资金支持,工作推进成效不明显。建议出台重大任务和重大战略扶持引导资金。 (七)加强非遗调研交流和工作培训。围绕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在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建设、非遗传播振兴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不断强化非遗管理人员、传承人工作培训。 (八)强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强非遗精品展。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将非遗精品展做大做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全面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扩大非遗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繁荣,为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九)积极非遗传承人参与各种评审活动。为持续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评审活动。 (十)加强非遗宣传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阿里、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抖音、东家、聚匠网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非遗商品销售活动;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下销售活动,使老百姓真正走近非遗,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