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公共文化云总体情况
索引号: 11370300MB28587210/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11-30 发布机构: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淄博公共文化云总体情况

发布日期:2020-11-30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公共文化云总体情况

一、互联互通情况。

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文淄博,是展示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公益性平台,全面整合全市11区县的所有公共文化资源,有效避免了各区县数字文化资源浪费的现象。用户通过“文化淄博”一个平台,就可以点击到淄博市任何一个区县独立页面,实现了淄博市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联互通。从技术应用层面,“淄博文化云”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跨平台多通道发布的公共文化信息网状结构平台,市民可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接入,随时随地获取公共文化活动信息、浏览公共文化资源、提供意见建议等“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做到了让公共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二、平台功能

该平台全面整合市文旅局官方网站及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书画院等相关单位官方网站,结合文化消费试点的相关工作,联接各区县、各文化消费试点单位相关资源,建设集文化政策信息、文化资讯、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消费、文化培训、文化演出、数字阅读、文化旅游等内容模块于一体的数字文化网络体系。该平台积极推进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对接,整合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基层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发布和导航,实现聚拢资源、汇总信息等核心功能。淄博市公共文化云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文体培训、惠民演出、政府民生政策讲解服务等,为各部门提供与群众精准交流互通的平台,进一步强化服务型政府形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由原来的政府的‘端菜’模式转变为百姓的‘点单’模式。根据百姓报名、点单,有方向的进行文化服务采购,更加精准的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该平台包含文化活动、场馆展示、艺术课堂、文化资讯、志愿风采、文化地图、非遗传承、共享直播8个内容模块,整合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基层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发布和导航,实现聚拢资源、汇总信息等核心功能。

三、经验启示

“文化云”如今已满三周岁,三年的时间,“文化云”从淄川一角静悄悄地开放,到现在在淄博各区县遍地开花,甚至走出淄博这片齐国热土,成为国家层面的推广案例。这既出人预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文化本来就是一座宝库,而“文化云”,则是开启这座宝库之门的那把金钥匙。

(一)文化的力量无形且无穷。“文化云”服务群众仅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邻里、婆媳、妯娌关系由紧张到亲密,村里派系之争消弭于无形,习惯自我中心的人开始谦让自律,多年老上访户变身模范学员,……群众和百姓的真心拥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些平时费尽心力、不惜成本去做都颇具难度之事,文化竟然悄无声息地办到了。虽不具形体、无法量化、难以计算,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的力量,使人无法不惊叹!文化,文而化之,却未必具体行之。文化的丰碑,不在某册书、某部戏中,更不在文化馆、标志性建筑物中,它只能建立于老百姓的内心中。我们的工作只有迎合、满足了人民群众内心的真正需求,才有价值和生命力。单调、枯燥、空洞的说教则收效甚微,甚至招至反感与抵触。当一个社会变得物欲横流、喧嚣浮躁,金钱和物质的刺激使人或麻木、或绝望,文化恰是一把开启心灵喜庆、丰饶、和谐之门的金钥匙。

(二)“互联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文化云”,名字很高端飘逸,其实就是“互联网+文化+政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现代IT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效率的革命性提高,并导致生产生活方式出现的根本性变革。“互联网+”似魔法师,使一切行为由杂乱变条理、无序变有序,模糊变清晰;又似钢琴师,让看似呆板、不变的键盘流淌出动人的乐曲。“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数据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全方位、立体化、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却非电影《1984》展现的极权、专制状态下对人的身心的全面控制,而是建立在完全自由需求基础上的全面、精准的供需结合与调配。“文化云”只是一个点的突破,随着“互联网+”全方位的渗透,必将由点到面,带来行政管理方式和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将“放管服”改革与电子政务、智慧政务乃至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

(三)“文化云”本质是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文化是一把燎原之火,烧掉了旧有的郁结、矛盾、纠葛,催生了喜悦、朝气和希望,而点燃这把燎原之火的火种,就是“文化云”。一方面,“文化云”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由原来政府“端菜”模式转变为百姓“点单”模式。可以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乃至分区域、分群体群众的不同需求,以需求定供给,精准投放,以需定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了过去常发生的供需脱节、供需两张皮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文化云”以优质、创新的供给引导、满足群众的潜在需求,乃至创造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供给、需求互为前提、互相依托、同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群众的知识、素养更加丰富,身体更加健康,心情更加愉悦,行为更加文明,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