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587210/2023-541972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2-26 发布机构: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3-12-26
  • 字号:
  • |
  • 打印

省委第五巡视组:

《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于2016年启动编制,2019年印发实施。根据省委部署,结合原发展规划以及文化淄博建设的目标,我市根据发展实际,进一步剖析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路径,以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性城市为目标,制定实施了《淄博市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传承创新,延展城市历史文化根脉

一是实施齐文化传承创新突破行动。在全省率先制定《淄博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文化两创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专班的市级工作运行体系,深入实施齐文化综合研究、齐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齐文化教育普及、齐文化传播交流、齐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齐文化人才培育等六大突破”24项具体工程,积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国家标杆城市。加快齐文化产业融合,优化整合陶瓷、琉璃、丝绸、酿造等本地特色产业资源,设计建设了一批具有齐文化特色和内涵的产业新业态,淄博市超越轻工等5家文化企业入选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临淄影视文化产业园入选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二是加强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核心,抓牢齐长城保护监管,贯彻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投入1745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完成了齐长城核桃崮段、城子段、两平段、风门道关段等4段抢救保护工程,建立市级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建设齐长城智慧管理系统,聘请157名齐长城巡护员,实现齐长城巡护全覆盖。用好长城沿线优质文旅资源,聚焦培育文旅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焦裕禄纪念馆、初心家园等5A级红色旅游项目,助推以红带产;依托沿线17家精品民宿,成功打造齐长城宿集品牌。三是实施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创新。淄博是工业文明积淀深厚的工业重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已达110多年,产业门类齐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大类在淄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列入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淄博工业文化遗存的价值和特色,加快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实施工业+旅游战略,打造淄博近现代工业文化体系。目前,已成功打造国井集团、巧媳妇、海思堡、振华琉璃等一批工旅融合企业,逐步培育淄博特色工业旅游体系。依托淄博百年工业根基,淄博市建立并印发工业遗产档案41处,工业遗产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46处,打造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8处,4A级工业旅游景区7家、3A2家。继续深挖工业资源,着力培育颜神古镇、唐库文创园等工业旅游新标杆。四是积极稳妥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2023谋划实施重点文旅项目79个,年度计划投资84.01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达100%,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6.81%28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

二、突出活化利用,推动历史文化遗存绽放新光彩

一是全面推进淄博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印发《关于推行文物长制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推行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文物长制,建立起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文物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体系。开发智慧文物、齐长城等数字平台,压实文物保护责任,提高文物保护质效。截至目前,智慧文物平台已录入不可移动文物数字档案2156处,1117名基层文物保护员通过使用APP,实现了文物日巡护,问题日上报,情况日记录,文物保护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广齐长城智慧管理系统淄博齐长城”APP,设立齐长城公益性巡查岗位157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国有建设用地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文物安全,切实做到文物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文物前置审批项目242勘探面积2088万平方米。二是加快推进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齐国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推进遗址公园项目建设。编制完成《临淄齐国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策略研究报告》《临淄齐国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明确申遗路径。组织修编《临淄齐国故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今年721日,我市牵头组织召开“东周列国都城遗址”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向城市座谈会,成立了“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城市申遗联盟,正式启动联合申遗工作会后各意向城市逐级上报了《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请表》组织召开“东周古国都城遗址”学术研讨会,淄博市、荆州市、宝鸡市、侯马市等4个城市联合推出“东周古国四城文物主题游径共享”旅游线路,推进联合申遗工作取得新成果。三是加快推进稷下学宫遗址发掘。为配合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探寻稷下学宫基址位置所在及建构情况,201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重点寻找稷下学宫基址。经过历时五年的不懈努力,共计勘探面积数十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余平方米,2023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发掘面积500平方米。下一步,将把稷下学宫遗址纳入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聘请国内一流专业团队编制高水准保护展示方案,重点打造高质量的稷下学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将其建设成保护传承齐文化、阐释宣传齐文化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博物馆提质升级。加大博物馆建设、晋级力度,建成博物馆24家,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80家;12家博物馆晋级为国家级博物馆,晋级总数位居全省第二;19家博物馆被评为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承接青少年研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做好博物馆展览展示,组织筹办国家博物馆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山东博物馆窑火千年——淄博窑陶瓷文化展御瓷今鉴——景德镇御窑出土明代瓷器展等展览290余场次。五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全市共申报、评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95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73项、市级387项。集传承、体验、游览于一体,打造非遗传习所53个,助力非遗传承。实施非遗六进工程,搭建手造产业全结构营销平台。

三、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旅生活

一是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建成8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10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镇村文化设施的全覆盖。探索以城市书房+”模式打造城市公共阅读文化空间的创新发展路径,目前,已建成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书香淄博阅读吧等419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成旅游厕所696座,厕位9231个。目前全市共有旅游停车场162个,可同时停放车辆22964辆。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6家、星级旅游民宿35家。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市级文艺团队为主要力量,开展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多彩活力 齐艺淄博文艺展演、齐彩夜生活淄博八点半、淄博戏剧节四个活动版块,以各区县为阵地,集中开展五个大家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热土欢歌六艺秀淄博系列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赶牛山文艺小分队、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基层齐舞悦动,城市艺术秀等活动,营造自上而下、覆盖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盛会。围绕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创新举办麦田音乐节、青岛啤酒节、五音戏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构建了全年龄段覆盖、全区域覆盖的文化活动体系。三是构建完善的产业融合体系。与市教育局、市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第五批省级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及优秀研学课程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区县启动初评,积极推荐参加省级研学基地评选活动,建成研学示范基地、示范点101个(产业发展科)。高水平打造太河镇、池上镇等十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打响齐长城宿集品牌,打造红叶柿岩、潭溪山、颜神古镇等网红景点。四是培育、丰富文旅消费载体。积极推进省、市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300万元,面向市民游客发放吃住行游购娱主题消费券,带动文旅消费超1.2亿元,激活后疫情时代淄博惠民消费潜力;积极培育各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处、省级5处,培育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处。